阅读历史 |

第117章 同日烟火——有国才有家(2 / 2)

加入书签

林燕青不爱吃窝窝头,偷偷把自己的那份塞给石无败,被石海霞抓个正着:“不许浪费!你爷爷刚才还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林燕青吐吐舌头,乖乖拿起窝窝头,小口啃起来,忽然发现里面掺了点红薯泥,甜丝丝的——是张师傅怕她吃不惯,悄悄加的。

午餐尾声,李经理端来绿豆汤,搪瓷缸子晾得温温的:“解解暑,里面加了陈皮,是阅兵场后勤常用的方子,祛暑气。”

石明皇喝着汤,看着满桌的搪瓷盘,忽然对石世峰说:“下午给公司打个电话,把退伍军人都叫回来,晚上加个菜,就说我请他们喝两杯。”

石世峰刚摸出手机,何宸瑜就凑过来:“酒我来订!必须是咱本地酒厂的陈酿,配今天这日子,够劲儿!”

电话接通时,行政部的小张在那头笑着回话:“石董,刚还跟退伍的师傅们念叨呢,张哥说下午不忙,想带着几个老伙计去天安门广场转一圈,说今天那儿的喜气最足,得去沾沾。”

石世峰把手机开了免提,石明皇听见了,对着话筒朗声笑:“张师傅有心了!告诉他们,值勤的先记着,轮休的尽管去,晚上的酒我等他们回来喝。”

挂了电话,小李师傅的微信消息弹了进来,是石世峰存的老员工号:“石董,我们不耽误干活,就是看今天阅兵的新闻,心里热乎,想去广场上站站,想想当年在部队的日子。”

石明皇看着消息,忽然拍了下桌子:“世峰,让财务准备红包,所有退伍兵都有份,不用多,就图个‘喜’字。告诉他们,这不是工资,是我这老头子谢他们——当年护着国家,现在护着公司,都是功臣。”

石世峰笑着应下,刚要拨号,石明皇又补了句:“让司机班备两辆车,晚上谁想去广场的,喝完酒送一趟,安全第一。”

苏晴看着窗外的阳光,忽然觉得这顿“份饭”比七星级餐厅的海鲜更动人——红烧肉里炖着感恩,窝窝头里裹着忆苦,连绿豆汤的甜,都带着股“同甘共苦”的暖。

收拾餐盘时,林燕青把啃剩的窝窝头底儿塞进嘴里,含糊道:“还挺香……”

石无痕笑着帮她擦嘴角:“下次让张师傅多做几个,掺红薯泥的。”

苏晴看着他们,忽然明白:所谓家国,从来都在一粥一饭里——是阅兵场的正步踢得齐,也是家里的份饭吃得暖,是有人护着疆土,也有人守着烟火,两样都扎实,日子才安稳。

另一边,写字楼的空调突然抽风似的,吹出来的风带着股铁锈味。杨明远盯着电竞馆海报上的霓虹光效,眼皮重得像粘了胶水,退烧药的昏沉感混着胃里的绞痛,让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明远,程总催了,说‘赛博复古’还差点意思。”韩俊从旁边探过头,屏幕上的黄焖鸡订单记录还没删,“要不你眯五分钟?我先帮你调调色调。”

杨明远摇摇头,灌了口冷水,喉咙里又涩又苦。他点开素材库,手指在鼠标上打滑——客户要的“凌晨四点的城市感”还没头绪,蔡琳珊趴在桌上哭了会儿,现在正对着空白画布发呆,数位板笔悬在半空,像只断了线的风筝。

王哥的报表摊了一桌子,计算器按得噼啪响,突然“啪”地拍了下桌子:“这数对不上!陈姐昨天明明说改好了……”他捏着眉心叹气,“算了,我重算吧,免得程总又说我们‘不专业’。”

三点十五分,程晓东办公室的门开了,他打着哈欠出来接水,路过杨明远工位时扫了眼屏幕:“电竞馆的图今晚必须定稿,客户明天要印刷。”

话刚落,何云从外面回来,手里捏着张假条——她胃不舒服请了半天假,路过时往杨明远桌上放了颗水果糖:“含着,能舒服点。”

糖在嘴里化开时,杨明远胃里的疼稍微缓了点。他盯着屏幕上的“赛博复古”四个字,突然觉得这词像在骂自己:被工作磨得像台旧机器,却还要硬凹时髦的造型。

五点半,夕阳把写字楼的影子拉得老长,透过窗户斜斜切进来,在地板上割出明暗两半。韩俊伸了个懒腰,骨头响得像散了架:“六点了,点外卖不?”

他点开软件,黄焖鸡的页面还停留在上午的记录,“今天换个口味?我看有家麻辣烫评价不错。”

蔡琳珊猛地抬头,眼睛红红的:“我要加麻加辣!越辣越好!”王哥揉着酸胀的脖子:“还是番茄鸡蛋面吧,胃里还烧得慌。”他瞥了眼杨明远,“你呢?白粥?”

杨明远摸了摸肚子,胃里的绞痛变成了隐隐的坠感。他看着手机屏幕,想点碗热粥,却在搜索栏里输了“白粥”又删掉——上次点的白粥太稀,像掺了水,这次说不定还是这样。

“我……跟王哥一样吧。”他低声说,指尖在“番茄鸡蛋面”的选项上顿了顿,又补了句,“多放汤,要热的。”

韩俊下单时,程晓东从办公室出来,手里拿着份文件:“杨明远,白酒海报的‘老派骚气’最终版发我邮箱了?客户六点半要看。”他看了眼韩俊的手机,“点快点,别耽误干活。”

门关上的瞬间,杨明远胃里又是一阵抽痛。他看着屏幕上刚提交的外卖订单,突然觉得这碗番茄鸡蛋面,像极了他现在的日子——看着普通,尝着却满是说不出的滋味,烫嘴,还烧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