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盛世之下:却有很多人在负重前行(1 / 2)
暮色刚漫过酒店的玻璃幕墙,石家人就熟门熟路地走进“听涛阁”——比起上次的拘谨,这次更像回了自家餐厅。
经理笑着递上菜单,封面烫金的“海鲜图鉴”里,龙虾、帝王蟹、东星斑的照片还带着水珠,像刚从海里捞上来:“苏小姐喜欢的海鲜都备齐了,尤其是您上次夸的马粪海胆,今天到了最新鲜的一批。”
苏晴刚翻开菜单,林燕青就指着帝王蟹喊:“要这个!芝士焗的!”石无痕凑过来,手指点在“清蒸东星斑”上:“这个鱼嫩,刺少,适合你。”
苏晴笑着点头,忽然发现菜单边缘有行小字——“海胆刺身配紫苏叶”,是她上次随口提的吃法,经理竟记在了备注里。
头盘先上了海胆刺身,橙黄色的海胆肉卧在冰盘里,旁边摆着翠绿的紫苏叶。苏晴夹起一块,裹着紫苏叶送进嘴,海胆的鲜甜混着叶子的清香,在舌尖漫开来。
石无痕看着她眼睛发亮的样子,悄悄让经理再加一份:“多来点,别不够吃。”
主菜帝王蟹端上来时,芝士焗的半边冒着金黄的泡,蟹肉纤维里都裹着奶香;清蒸的半边只撒了点姜丝,原汁原味的鲜甜直往鼻子里钻。
石明皇用蟹钳夹起一块清蒸蟹肉:“这做法好,像老渔民说的‘海水煮海货’,吃的就是本味。”石世峰帮他把蟹壳掰得更开:“您慢点,别扎着手。”
东星斑蒸得火候刚好,筷子轻轻一戳就分开,鱼肉雪白得像凝脂。苏晴刚夹起一块,石无痕就往她碗里浇了点鱼汤:“这汤鲜,泡米饭吃绝了。”旁边服务员适时递过一小碗米饭,碗底还温着,怕鱼汤浇上去凉得快。
林燕青吃芝士焗蟹吃得满手是油,小陈递过温热的湿巾:“林小姐,这湿巾加了柠檬,去腥的。”她头也不抬地问:“苏晴姐,你那海胆真有那么好吃?”苏晴夹了一块给她:“试试裹着紫苏叶,像在嘴里开了片海。”
吃到半路,海鲜师傅推着小车进来,车上摆着个巨大的海螺:“苏小姐,特意给您做了螺片刺身,配的是山葵酱,比普通芥末更清辣。”
螺片切得薄如蝉翼,裹着山葵酱咬下去,脆嫩中带着点冲劲,苏晴眼睛弯成了月牙:“比上次的响螺还鲜!”
石明皇不爱吃生冷,师傅给他做了锅海鲜粥,粥里有瑶柱、鲍鱼、海参,熬得绵密如绸。“这粥养人,”
他舀着粥笑,“比当年在海边喝的海菜汤,多了些讲究,但鲜气是一样的。”石世峰往他碗里添了勺鱼蓉:“张师傅说这鱼蓉得用刀背剁,才够细。”
离席时,经理拎着个保温箱过来:“苏小姐,这是刚剥好的海胆黄,加了冰袋,您带回去抹面包吃,师傅说早上吃最鲜。”
苏晴接过保温箱,指尖触到冰袋的凉意,忽然发现石无痕正看着她笑,眼里的光比玻璃幕墙外的霓虹还亮。
车开出酒店时,林燕青打了个饱嗝:“今天的蟹比上次的甜!”
石无痕说:“师傅特意挑了带黄的母蟹,知道你爱吃蟹黄。”
苏晴摸着怀里的保温箱,忽然觉得这满桌的海鲜——从记着她吃法的海胆,到温着的米饭,再到师傅特意留的海胆黄,都和阅兵的正步、份饭的窝窝头一脉相承:有人把家国护得稳稳的,才有底气把日子过得这么细;有人把日子过得这么暖,才更懂得家国的分量。
晚风带着点海水的咸,吹进车窗。苏晴看着石无痕的侧脸,忽然明白:所谓幸福,不过是能安心吃喜欢的海鲜,能放心看整齐的方阵,能在这样的夜晚,被人记着“爱吃海胆”,就够了。
车刚拐进别墅区,林燕青就歪在后座睡着了,嘴角还沾着点芝士渣。石海霞掏出湿巾,动作轻得像拂灰尘:“这孩子,吃着吃着就睡了。”
石无败伸手帮她把滑落的披肩拉好,忽然笑:“跟小时候抢完最后一块糖就睡一个样。”
石明皇在前面的车里打盹,头歪在石世峰肩上,呼吸匀得像湖面的涟漪。
石世峰没敢动,只是悄悄把车窗关了半扇,怕夜风钻进来。张妈早就在老宅等着,手里捧着个暖水袋:“老爷子的被窝焐热了,回来就能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