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7章 同日烟火——有国才有家(1 / 2)

加入书签

几人往电梯口挪,脚步都发沉。蔡琳珊突然“嘶”了一声,弯腰揉着脚踝:“昨天蹲地上捡笔,崴了一下,现在还肿着。”

韩俊啧了声:“我这肩膀也快废了,鼠标按得腱鞘炎都快犯了。”

电梯里的镜面映出四张憔悴的脸:杨明远脸色惨白,韩俊眼下泛青,蔡琳珊眼角带着红,王哥的眼镜片上沾着油污。

没人说话,只有电梯下行的嗡鸣,像根钝针,一下下扎着耳朵。

到了拉面馆,冷气开得吝啬,风扇转得有气无力。杨明远趴在桌上,额头抵着冰凉的桌面,稍微缓了点晕。韩俊点单回来,把一杯冰汽水推给他:“冰的,降降温。”

“谢谢。”他的声音闷在臂弯里,没力气抬头。

面上来时,红油辣子的香混着汗味飘在空气里。杨明远勉强扒了两口,胃里一阵翻腾,放下筷子就去了厕所。

隔间里,他对着马桶干呕,酸水烧得喉咙疼,额头上的汗滴在瓷砖上,砸出小小的水痕。

出来时,看见蔡琳珊正对着手机掉眼泪,屏幕上是她爸的住院通知单。“刚护士打电话,说要做手术,我都走不开……”她把脸埋在臂弯里,肩膀一抽一抽的。

王哥叹着气递纸巾,韩俊把自己碗里的牛肉夹给她:“先吃点,吃饱了才有力气熬。”

杨明远看着那碗没动几口的面,突然觉得这日子就像这碗面——烫得烧心,辣得呛眼,想快点吃完,又怕烫着嘴,只能小口小口地捱,连囫囵吞下的勇气都没有。

手机在桌上震,是程晓东发来的:“下午两点前,把电竞馆方案发我邮箱。”

他盯着那行字,指尖在桌沿上掐出红印。窗外的太阳正毒,晒得路面发白,可他觉得浑身发冷,从骨头缝里往外透的那种冷。

这顿饭吃得像吞玻璃渣,每一口都硌得慌,却只能往下咽——毕竟吃完了,还得回去接着熬那该死的二十天。

几乎在同一时间,回到别墅后,午餐桌上大家还在热烈讨论着阅兵彩排的细节。

石世峰举起酒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干杯!”

众人纷纷响应,碰杯声中,满是对国家的热爱与自豪 。

这一天,那些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都深深印刻在每个人心中,成为难忘的记忆 。

碰杯的脆响还没散尽,李经理就笑着推门进来,身后跟着佣人推着餐车:“先生们女士们,午餐按阅兵场的‘份饭’样式做的,图个热闹。”

餐车揭开盖,搪瓷盘里码得整整齐齐:红烧肉炖得油亮,炒青菜带着锅气,半个卤蛋卧在米饭旁,连筷子都用红绳捆着,像极了电视里士兵们捧着的餐盘。

“这摆盘,比阅兵场的份饭精致多了!”

何宸瑜拿起搪瓷盘,盘沿印着五角星,“我小时候看阅兵,就馋这口份饭,觉得特威风。”石无痕给苏晴夹了块红烧肉:“张师傅特意炖了两小时,肥肉都化在汤里了,不腻。”

石明皇盯着餐盘笑:“以前行军打仗,哪有这条件?啃干粮、喝冷水是常事,现在的好日子,都是这些孩子用汗珠子换来的。”

他夹起青菜,忽然发现菜梗切得特别短——是张妈记着他牙口不好,特意吩咐厨房的。

林燕青举着卤蛋跟石无败碰了碰:“假装咱们在观礼台吃份饭!”石无败咬了口蛋:“那得站着吃才有感觉。”说着真端起餐盘站起来,石海霞赶紧拽他坐下:“刚吃完就折腾,小心噎着。”

吃到半截,李经理端来一筐窝窝头,黄澄澄的透着玉米香:“这是用当年的老玉米面做的,配着咸菜吃,尝尝苦日子的味。”

石世峰拿起一个掰开,夹了点咸菜:“爸,您尝尝,跟您说的小时候味道像不像?”

石明皇咬了口,粗糙的面碴子磨着牙床,忽然红了眼眶:“像,太像了……那时候能吃上这窝窝头,就谢天谢地了。”

苏晴看着石无痕手里的窝窝头,忽然想起早上装备方队的履带——铁家伙碾过地面的沉稳,和这窝窝头里的韧劲,原来都藏着“踏实”二字。她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玉米的清甜混着咸菜的咸,竟比红烧肉更让人难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