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送手办(1 / 2)

加入书签

这边安顿好程不思,他倒头呼呼大睡,噗鼾之声打得屋外都能听见,路过的医师都笑他。

看来是这几天追人累坏了,人虽傻,却耿直,算为公职尽心尽力。

长乐也觉得困,毕竟昨天下午见到贺兰澈开始到现在,都没怎么合眼。

普通人的日子在夜晚翻页,她却都是下午翻页。早晨又吊着一口精神,看诊、看闹、给人下套,什么都没有查出。

此时疲倦来袭,她虽一直痛觉不灵敏,却仍然感到肩上沉重。

有时她也庆幸,血晶煞这贱蛊,幸好能麻痹痛觉,否则日日也要钻心。

西院墙角的小榻不知何时被人挪开,她原本选了两根宽木长凳拼起,支来一帐纱帘,一只小枕头,一张小垫被,就能睡。

此刻只有四五个师兄师姐在这里捣药。

大概意思是,这里不是睡觉的地方。

长乐没时间去管大家是故意或无意为之,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如非必要,她不和同门打交道,偶尔过分了会回击,相互都有分寸。

人只要处集体中,便会有矛盾争执,无非就是你看不顺眼我,我看不顺眼你。

这些对她来说都不是第一要紧之事,更何况,与她心中之痛相比来说,屁也不是。

她解决这些冷枪暗箭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专注自己的第一要务。

目前来说,第一要务是睡着,趁天光暖和,好好休息。

简单收了东西,另往东北方向一处园子里巡走。

义诊堂是药王将地方选在鹤州之后,专门买下的大园子。提前花了三五个月时间进行翻修,当然这些都是辛夷在操心,首席大弟子的名头不是盖的。

只是后院中央有处大荷塘,还未修好。

现在不是荷花开放时节,只有一池残荷,长乐就选中这里,挑了个有些许阳光的休息之处,正好还有个凉亭。

搭小床时,又有同门对她说:“小师妹,塘边未整修干净,苍苔地滑,不要靠太近,一定小心。”

师姐们是好意,长乐却默然点头。已听不回,好赖不分的模样,引得师姐们绕过园墙之后,小声蛐蛐:“我就叫你别多管闲事,她才不会理你。”

“走吧走吧,小师妹就是没有礼数。”

虽然小声,但长乐听得一清二楚。没关系,大家不喜欢她,也挺好的。

她睡了一会儿。

这处园子离贺兰澈客居之院也不远,或者说,夹在贺兰澈与季氏二兄弟的静室之中央位置。

贺兰澈这几日忙着做手工,打一个惟妙惟肖的小傀儡。原本出邺城前就在施工,想要再见面时送给她,却一直没找到契机开口。

她不是在忙,就是很冷漠。

这会儿,她正在枯荷塘边睡午觉,正是好时候。

贺兰澈怕吵醒她,先搬了张小凳子在凉亭外处等着,拿着木偶,安安静静的。

此刻对他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何谓喜欢呢?他也说不清楚,他只知道,每次想起她,就像盛了一满碗蜂蜜,自心尖淋下,厚裹整颗心。若知道她在何处,蜂蜜的另一段就会拉丝指引,引导他跑着去跳着去,见到了为止。在去见她的路上,都会觉得手脚冰凉,头脑发晕。

贺兰澈现在就在发晕,呆在她身边就很惬意,等她睡醒的时间也是甜的。

他继续摆弄这傀儡,务必要等她睡醒时,见到最好看的状态。

傀儡的首并四肢都绑着珠串,是他家传偃术操纵机关时所用的天蚕丝,因觉得这蚕丝素净,便给每缕丝上串满小珍珠。

大珍珠好找,小珍珠却不好得,一盘子细圆匀润,也不知道从哪里搜寻而来。

一路赶来鹤州的车轿路途,他都在串珍珠,还拉着二哥和他一起串。美其名曰帮季临安“灵活手指”,很折腾病人。

串也有讲究,歪了不行,排列不是从大到小不行,反复重串!季临安这样的好脾气之人都不干了。

且不论,先前在雕镂眉眼时的精细,更是以鲁班刻石之心全力以赴。

总之,一个简单的偃术礼物,被他打磨得精妙奇巧,人偶琳琅华光,可以摆放室内,也可以挂在腰间做个饰物。

所缚珍珠蚕丝能让傀儡四肢与头都动起来,一个喜滋滋的“小长乐”活灵活现。

满满都是心意。

其实他搬凳子一来,长乐便有知觉。只因是他,长乐便随他去了。

她知道这呆子不会做什么,只继续睡着。

木轮声又咯吱碾地,季临渊推着病人,从东院过来晒太阳。

见贺兰澈也在此处,纵是他近年已能在公事上独挡一面,却仍在这女子面前顽态毕现。

二哥忍不住揶揄:“哈,这发痴的人长相颇似我们家小偃师。”

大哥纠正道:“明明已是大偃师,再过两年要接军师之职,却在这里被情丝缠得发昏呢。”

贺兰澈抬头,倒也不害臊。他只悄悄将手指竖起嘘一声,心疼道:“她在休息,别吵醒她。”

三人离远些,又聚在一处。

因只看到众医各自忙碌,长乐却在午休,他们不明白其中缘由,只道她会躲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