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洪荒雏形:碎混沌重组的世界法则(2 / 2)
- 部分碎片蕴含的“生之理”与“灭之理”相互纠缠,形成“生灭法则”——物质可聚合成形(生),亦可在力的冲击下溃散(灭),草木、山石乃至后世生灵的生死,皆源于此。
- 碎片的运动轨迹被“序”所约束:有的碎片始终沿固定方向流转,形成“时间流”的雏形,让洪荒有了“先后”之别;有的碎片在固定范围内往复震荡,构成“空间稳定域”,让山川河流得以存续,此为“时空法则”的滥觞。
- 更细微的碎片在碰撞中分化出“五行之气”(金、木、水、火、土),它们相互克制又相互滋生,成为构成万物形态的基础,衍生出“五行法则”——木可破土,火可焚木,水可灭火,土可掩水,金可断木,万物材质与属性的差异,皆由此定。
但此时的洪荒尚是“雏形”,法则并未完全固化:
- 法则之间仍有冲突——比如时空法则尚未统一,某些区域时间流速快如弹指,某些区域却慢如永恒;五行法则偶有紊乱,可能出现“火能生水”的反常之象。
- 混沌碎片的重组尚未完成,部分残片游离在洪荒域边缘,形成“法则裂隙”——那里混沌之气与初生法则交织,时而化作吞噬一切的“虚无渊”,时而凝结出蕴含本源之力的“混沌晶”,成为后世生灵探寻本源的秘境,亦是致命的险地。
这便是洪荒雏形:碎混沌为基,重组为序,法则在冲突与归序中慢慢成形,既带着混沌的狂野与未知,又藏着万物生长的定数。它如同一幅尚未干透的画卷,每一道法则的延伸,都在为洪荒的未来勾勒出更清晰的轮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