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海城风物记(1 / 2)
暮色漫过海城的海岸线时,“鱼鲜鲜”门口的车队已排得整整齐齐。
石无痕拉开副驾车门,对司机小陈叮嘱:“开慢点,苏小姐住的海景公寓门口那段路在修,绕小区东门走。”
苏晴弯腰上车时,他忽然塞过来个保温袋:“店老板刚炸的虾片,热乎的,回去配茶吃。”
石无痕的车跟在苏晴后面,到海景公寓东门时,他让小陈停在路灯下:“我送她到楼下。”
电梯里,苏晴看着他手里拎着的保温袋,忽然笑:“张师傅的虾饺、林燕青的糖火烧、老板的虾片,我的冰箱快放不下了。”石无痕按亮18楼的按钮:“放不下就放我那儿,反正离得近。”
家门口,苏晴接过保温袋,指尖碰着他的手背:“路上小心。”石无痕点头,看着她掏钥匙的动作,忽然说:“明早我来接你吃早茶,巷尾那家的艇仔粥,老板凌晨四点就熬上了。”
石氏豪宅的车灯刚扫过雕花大门,杨妈就举着灯笼迎出来:“少爷回来了?老爷子的醒酒汤炖好了,加了海蛎子,养胃。”
石明皇被扶着往里走,脚步还有点飘,嘴里却念叨:“那梭子蟹比北京的海胆对味……”石世峰笑着帮他解外套:“明天让厨房再蒸,管够。”他急忙和妻子杨晓婷,一同扶着父亲石明皇往豪宅里走。
李经理和何宸瑜站在路边等车,晚风吹得衬衫领口发飘。
“我后天上午九点要准时到会议室,”何宸瑜划着手机,“这两天有空得把北京的项目资料整理一下,给石董过目。”
李经理点头,看着辆出租车拐过来,忽然笑:“还是海城的夜风舒服,带着点海腥味,比北京的干风润。”
另一边,顾家的黑色轿车平稳驶入别墅区,苏晚靠在顾沉舟肩头打盹,发梢蹭着他的西装纽扣。
“醒了?”顾沉舟帮她把滑落的披肩拉好,“刚让张妈温了牛奶,回去喝了再睡。”
苏晚迷迷糊糊点头,车窗外的路灯在她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像把北京的热闹、海城的静,都轻轻揉进了梦里。
凌晨一点,海城的海岸线在月光下泛着银辉。苏晴把虾片倒进玻璃碗时,她咬着虾片走到阳台,海风带着点咸湿的气,吹得风铃叮当作响。
远处的渔港传来零星的汽笛声,像在跟北京的礼炮声遥遥呼应。
苏晴忽然觉得,这趟从北京到海城的路,从阅兵场到海鲜排档,从天安门到海景公寓,都被石家的日子串得紧紧的,像串浸了海水的珍珠,每一颗都闪着暖光,扎实又明亮。
苏晴咬完最后一片虾片,指尖沾着点咸香的粉末。她抬手关了阳台灯,玻璃门合上时,把海风和汽笛声都轻轻挡在了外面。
冰箱里果然塞得满满当当,张师傅的虾饺在最上层,林燕青的糖火烧用油纸包着,透着点焦香。她忽然想起石无痕说“放我那儿”时的语气,像海边晒了一天的石头,温温的,带着点不容拒绝的笃定。
手机在客厅响了一声,是石无痕发来的消息:“刚到家,阳台风大,早点睡。明天周六,过来接你去玩。”
她对着屏幕笑了笑,指尖在对话框敲了敲:“好的,你也早点睡。”发送的瞬间,窗外的风铃又轻轻响了一声,像是替谁应了句好。
次日,上午十点,“听涛苑”的喷泉在阳光下溅起碎金,石无痕的迈巴赫刚停稳,劳斯莱斯里的石明皇已经探出头:“这小区名听着就润,比京城的‘王府壹号’多了点水汽。”
杨晓婷笑着推他:“先让无痕叫苏小姐,您急什么。”石世峰正翻手机里的老地图:“三十年前我跟你爷爷在这附近卸货,码头边的石阶现在怕是修成观景台了。”
苏晴开门时手里还拿着本菜谱,石明皇眼尖:“丫头在研究海鲜?正好,中午让无痕酒店的厨子给你露一手。”石无痕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袋子:“里面是早上刚买的海菜,想着给爷爷做海菜包子。”
车队先去老码头。石明皇拄着拐杖踩在木栈道上,看渔民卸刚捞的海虹,忽然对苏晴说:“这东西在京城叫青口,蒸着吃寡淡,得用海城的虾油炒才香。”杨晓婷帮苏晴拍掉肩上的海风带来的细沙:“他呀,这辈子就惦记这口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