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解渊(1 / 2)

加入书签

徐南歌口中的这位周知府全名周既明,蜀地寒门出身,十多岁时依靠一篇有关济世救国的策论得了悼献太子青眼,被选为东宫伴读。

悼献太子视其为心腹,就连通敌逼宫这样的大事竟也交到了他的手中。

好在这位周大人自幼年起就是听着忠君爱国的故事长大的,见状立马暗中扣留下了悼献太子与鞑靼的来信,趁其前往幽州时将证据一齐上交,这才有了后来先帝派遣乐成侯前去抓捕悼献太子回宫一事。

只可惜好人没好报,周既明二十多岁的时候父母因病死在了从蜀地前往金陵的路上。

按照大明律所言,他须得丁忧三年才可起复,有道是人走茶凉,三年后金陵那边相当的官职早已没了缺,他只好按照吏部的安排来了登州为官,如今将近四十岁的人只能任就知府一职。

陈湘行身为一个医者忍不住问道:“他生什么病了?”

“没病。”徐南歌凑近压低声音道,“官府那边说是抱病而亡,但是我爹学生的娘是在周家帮忙做活的,她说周大人向来身子骨康健,一点小毛小病都没。”

“与其说是抱病而亡,不如说......”

“是冤魂索命。”

市井流言向来像野草一样,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能疯长,更何况老百姓对鬼神之说本就心存畏惧。

东平县平静了十几年,突然闹出这么一桩大案,几乎是一夜之间,街头巷尾全在传‘悼献太子冤魂索命’的传闻。等金陵派来查案的官吏发觉不对劲时,这消息早就在东平县传遍了,家家户户都在议论。

“袁大人,仵作那边的查验结果已经出来了,说是自杀。”衙役颤了下身子,恭恭敬敬地将验尸的状纸递上。

袁文焕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己一个刑部侍郎是怎么会摊上这种麻烦事,周既明的身份本来就够敏感了,现在皇上和乐成侯的关系又闹得这么僵,加上还牵扯到当年悼献太子的旧案,这种级别的案子哪里是他一个三品官能插手的?

只是圣上和乐成侯斗法,谁都不想让对方的亲信来处理这件事,结果两方推来推去,这个烫手山芋就落在了他这个"不相干"的人头上。

想到这里袁文焕只能感慨一声自己时运不济,老老实实地揪着验尸状纸看了又看。

状纸上写的是明明白白的自杀,可他却还不能就这么直接下定论。

“解公子去哪了?”他压低声音问身边的亲信道。

“今日一早的时候周姑娘那边就派人来说自己身子不适,想去回春堂请个大夫瞧瞧,她原本是想派身边的丫头去请的,恰好解公子来了,他就干脆自己跑了一趟回春堂,如今还没回来呢。”

世上哪里有这么巧的事情,前脚周既明的女儿想派丫头出门,后脚解渊就正好到了周府,只怕是他放在周府的那些眼线回驿站给他递的消息。

如今的周府,只怕是个出不去的牢笼。

袁文焕摇了摇头,将状纸往桌上一摆,自己给自己泡了一壶茶。

“大人?”亲信疑惑道,“咱们不将状纸送官衙去结案么?”

“结什么案?”袁文焕白了他一眼,手指敲桌发出咚咚的响声,“你且看着吧,只怕等周既明头七都过了,这案子也结不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