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65章 又不是我家的(2 / 2)

加入书签

老杨头说得神采飞扬,对于自己的腿能治好这件事,老汉似乎是重获了新生。

谭氏在旁边泼凉水:“你少逞能啊,就算要丢掉双拐走,那也得等第三疗程结束。”

老杨头不跟谭氏那辩驳,因为知道不是对手。

老汉只交待骆铁匠:“不要送,用不着!”

骆铁匠也就不好坚持了,只能跟着目送到了堂屋门口,看着谭氏扶着老杨头缓缓走远。

“叔,慢着点啊!”他在后面扬声叮嘱。

老杨头没回头,抬起右手朝骆铁匠摆了摆,算是做了回应。

“婶,你扶着点儿我叔。”骆铁匠又提醒。

谭氏完全不搭理骆铁匠的这个提醒。

因为在老太太看来,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是傻子都能想到的事,何须提醒?

那不是多《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第一反应是替老杨家高兴,接着,估计就跟谭氏那样充满了遗憾了。

杨若晴看了眼谭氏,脸上的笑容收了几分,说:“奶奶,话别那么说,不管孩子姓啥,身上都流淌了小安的血液,都是咱家的子孙后代!”

骆铁匠和王翠莲也是纷纷点头。

骆铁匠说:“不要被姓氏啥的给影响了,血浓于水,亲情在,走到天涯海角都是咱一家子!”

王翠莲也说:“是的,铁匠大哥说的在理,只要是他们小两口生的娃,都是两家的娃,不分彼此。”

谭氏看到他们两个躺在里面帮着说话,撇撇嘴,觉得老没劲了。

但谭氏还是要整几句:“这娃好是好,七斤多的大胖小子,这小子若是二胎生就更好了,这会子,只怕更高兴的是老何家。”

谭氏就是如此的倔强,依旧要坚持自己的观点。

杨若晴抬起手,不让骆铁匠和王翠莲再反驳什么。

因为有些观念早已深入到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去了,不管你如何反驳都是无效的。

“爷,奶,我先带俩孩子回后院睡午觉了,你们自便。”

杨若晴抱着团团站起身,跟老杨头和谭氏那招呼了一声,便径直往后院去。

王翠莲也赶紧抱着圆圆跟上。

堂屋里就剩下骆铁匠作陪。

骆铁匠对老杨头说:“叔,再续一杯茶?”

老杨头抬手挡住了碗盖,摇摇头说:“下回再来喝,明日要去县城了,我也得回去拾掇拾掇东西。”

骆铁匠说:“你那些东西,等余兴奎傍晚回来再帮你拾掇啊,哪还要你自个动手呢?”

老杨头微笑着摆摆手:“有些东西我自个拾掇,走了,今个多谢你们一家的款待啊!”

骆铁匠起身,“叔,我送你回去。”

老杨头现在处于第二疗程的末期,第三疗程还未开始。

老汉在近路出行,比如来隔壁骆家转悠,去对门的五房和杨永进家,或者孙家转悠,基本都不坐轮椅了,都是自己拄着双拐就能缓缓过去。

听到骆铁匠要送,老杨头非常自信的摇摇头:“用不着用不着,我是为了更稳妥,也为了不让身体的重量都过早全部压在双腿上,这才拄双拐。”

“不瞒你说,就算拿掉双拐,我就这么走着,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