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一十六章 :溃败的俄国(1 / 2)

加入书签

至少因为突袭而爆发的战争对俄国政府来说如同晴天霹雳,让俄国政府一下子认清了现实。

事实证明,综合国力并不能决定军队战斗力的好坏,更不能决定一场战争的实际走向。

俄国在这场战争中没有充足的准备,他们的前期溃败是理所当然的。

只不过这毕竟是令人震惊的溃败,俄国远东军队糟糕的表现引起了许多官员和民众的不满,尼古拉二世也明白,前期战争失利的锅必须要找一个有足够身份地位的人来背,要不然这个锅可就到了自己的头上。

毕竟尼古拉二世是岛国和俄国关系走向极端的罪魁祸首之一。沙皇尼古拉二世对岛国如此仇恨的态度,让岛国人彻底放弃了和俄国和平谈判的想法,转而诞生了通过战争来达成目的的意图。

为了尽可能摆脱自己的责任,沙皇尼古拉二世很快对远东地区俄国军队的总司令进行了问责,解除了太平洋舰队总司令斯塔克将军的一切职务,并且要求斯塔克将军立刻前往圣彼得堡,他将在圣彼得堡接受审判。

接任无能的斯塔克将军的,是沙俄帝国的名将马卡洛夫。马卡洛夫全名斯杰潘·奥斯波维奇·马卡洛夫,是俄国著名的海军将领,军事理论专家和科学家。

之所以由他接任俄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的职务,一方面是马卡洛夫将军的才能确实优秀,另一方面则是俄国海军内部确实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人才了。

俄国的内部是混乱和腐朽不堪的,别看俄国的海军规模还算不错,实际上的海军战斗力已经一塌糊涂。

当时担任圣彼得堡喀琅施塔德港海军司令的马卡洛夫中将曾经向帝国海军部递交了一份信件,其中郑重提醒了海军部和沙皇政府,认为帝国和岛国之间的战争已经迫在眉睫,有必要防备岛国的不宣而战和偷袭。

马卡洛夫中将认为,只有尽可能将太平洋舰队的大部分主力军舰全部集中在旅顺港,才有希望防备岛国的偷袭。

聚集在一起的海军力量才能拧成一股绳,如果战争突然爆发的话,这股海军力量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实按照常理来说,马卡洛夫将军的提议是很有道理的。旅顺港对于俄国太平洋舰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是俄国控制之下唯一的不冻港。

所谓的不冻港,实际上就是在任何季节都不会结冰的港口。俄国的领土大多都位于北方,虽然海岸线不短,但这些靠近北方的港口在冬季都会结冰,船只是根本无法在港口停泊的。

俄国在中亚和东亚之所以不断地向南扩张,目的也正是为了寻找旅顺港这样的天然不冻港。

但没办法,马卡洛夫将军之所以得不到重用,完全是因为他太过直率的性格得罪了俄国海军部的大半高官。

马卡洛夫将军在腐朽的俄国海军部门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但这份耀眼对于海军部的其他官员来说,就好比一盏明亮的灯泡,照亮了他们的黑暗。

海军部门不需要这么清正廉洁并且有能力的将领,对于马卡洛夫将军所提出的任何提议,海军部门那些腐朽的高官也会纷纷搁置。

当马卡洛夫提交给海军部门的信件被尼古拉二世所得知的时候,距离俄国太平洋舰队被偷袭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虽然对海军部的高官以及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塔斯克将军十分愤怒,但对于提出防备岛国偷袭计划的马卡洛夫中将,尼古拉二世还是相当看重的。

在尼古拉二世的亲自任命之下,马卡洛夫将军被任命为俄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并且拥有波罗的海舰队支援太平洋舰队所有军舰的指挥权。

只要是出现在远东的所有俄国军舰,都将划归到马卡洛夫中将的指挥之下。

这一份任命充分体现出了尼古拉二世对马卡洛夫中将的信任,也让马卡洛夫将军下定决心,一定要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报效信任自己的尼古拉二世陛下。

卡洛也在关注着日俄战争的进展,毕竟这是近几年爆发的唯一一场大规模战争,参与双方的军事实力也都是列强级别。

在原本历史上,这将是岛国奠定自己列强地位的一战。在这场战争之后的岛国被认可为世界列强,这也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唯一一个主要人口不是欧洲人的列强。

要知道,在岛国成为列强之前,世界上所有列强的人口都由欧洲人组成。

美国的人口虽然不是纯粹的欧洲人,但他们的绝大多数白人人口都是欧洲移民后裔。

按道理来说,岛国如果能在正面战场打败俄国的话,他们确实也能跻身成为列强。

但这个世界又不同历史那样,目前西班牙不仅没有持续衰弱,反而还重新成为超级列强的一员。

目前世界八大列强分别是英德法俄西奥美意,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最差的可能就是意大利。

但要说岛国能否将意大利挤下去自己成为列强,这件事儿还真的不好说。

历史上的西班牙能被挤下去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因为西班牙国内的政治局势比较混乱,贵族和教会还保持着西班牙的大部分政治权力,民众的利益根本无人在乎。

另一方面则是西班牙的工业和经济相对落后,人口也是所有列强中最少的。

可这几点在如今的意大利都不存在,岛国想要将意大利挤下列强,难度绝对是很大的。

意大利的工业和经济水平虽然是列强垫底,但相对于岛国来说,明显还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意大利的人口已经超过3400万,虽然比岛国的4600万要少一些,但这明显不足以成为岛国将意大利挤下列强宝座的关键。

毕竟在工业领域,意大利领先岛国的并不止一星半点。

截至1903年年初,世界钢产量已经达到了夸张的3742万吨,其中列强国家的钢产量已经达到3598万吨,占据世界钢产总量的大多数。

列强国家和非列强国家之间的钢产量对比相当明显,意大利是列强国家中工业规模比较弱的,岛国是非列强国家中工业规模比较强的,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天差地别的差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