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9章 皇帝挖坑(2 / 2)

加入书签

“太子呢?他给陛下出的算术题,他不陪着陛下一起做?”

张阿难道:“太子殿下想必要忙其他的,在下不敢多问。”

长孙无忌勉强压住想要打人得到冲动,跟着张阿难一起去见皇帝。

李世民看到长孙无忌,双眸放光,语气十分热络上前去拉扯。

“辅机,你可算是来了,朕等你等得花儿都谢了。”

长孙无忌环顾四周,开启装傻模式:“陛下,这个时节,草原上没有花。”

“辅机,你跟着承乾学坏了,承乾都知道哄哄我,你怎么就不知道哄我?”

长孙无忌都不好说的,一把年纪还要人哄。

“太子殿下哄陛下做算术题吗?”

“你就说,承乾有没有哄着朕?你要是没什么事情做,你家冲儿能这么哄着你吗?”

长孙无忌想回一句:长孙冲没有这么多心思哄着他,也不会对他若即若离的疏远。

“臣这不是来了吗?太子殿下呢?”

李世民想都没想,直接开口:“出去找人挖草去了。”

“挖草?”

“朕最近牙根肿痛,找了侍医过来看,说是上火了,开了药吃着不怎么起作用。承乾说……”

险些脱口而出“要补充维生素”,李世民暗道好险,若是让长孙无忌知道不该知道的事情,李承乾就危险了,那长孙无忌就不能留,不到万不得已,他并不想对长孙无忌赶尽杀绝。

“承乾说有些草药,晒干之后药效会流失,用活得会更好。”

长孙无忌道:“草原上有什么草药?”

“白茅根。”

长孙无忌暗道:原来如此,白茅草的根茎,这个东西,草原着实多。

“不管他,你陪朕做几道算术题,解解闷。”

算术题被强行塞在手里,长孙无忌扫了一眼头都大了。

“解闷得到法子多了去了,陛下为何要做算术题?”

李世民沉默片刻,想到李承乾说过的一句话,回答长孙无忌:“朕对算学,爱得深沉。”

长孙无忌:……

“爱到无法自拔,必须要找一个知己好友一同分享。”

说完,也不管长孙无忌是什么脸色,李世民拉着长孙无忌入座。

长孙无忌正要张口推拒,就听李世民道:“辅机大概不记得了,很多年前,在太原的时候,咱们两家定下婚约,我去见观音婢,你总说观音婢跟着姊妹出游。朕就只能在你家等,你看书,朕练剑,这么多年过去了,往事记忆犹新啊!”

李世民递了蘸墨的狼毫给长孙无忌:“辅机,朕亲自给你研墨,你都不肯做一道算术题?”

长孙无忌接过狼毫,笑的比哭还难受。

李世民心满意足,被数学题折磨的人,怎么能只有他一个呢?

不让他出去打仗,就在这里轮流陪他做数学题吧!

=====一些容易写文误导的东西,本来是放在作者有话说,主要是那个有三百字限制,没办法发完====

我查了一下相关史料,唐初不怎么歧视匠人和手工业者,学习数学、医学等也是为人敬重的,巫医乐师比较优秀的,也是可以通过察举制,被推举为官的。

初期的科举制度,是十分注重技术人才的,所以,汉唐的科学技术在中国古代水平是相当高的。

但是,由于真正治国人才,主要是走明经,专业技术人才可以通过科举入仕,但不能成为权力中枢的权臣,巫医乐师君子不齿的这种思想,开始萌芽。

到了宋代,科举制度完全压下察举制,确立与士大夫公天下的治理理念,宋代的科举已经没有像唐代明算科,这种偏重于技术的考试内容了,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诗词歌赋和策论为主。

取士制度的偏向,学而士则优思想逐渐在人们心里生根发芽,技术人才的地位开始下降,但宋商品经济发达,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对技术人才的偏见没多大,宋元时期中国的古代科学技术还是在突破中。

一直到明朝,朱元璋为了吸纳人才,颁布法律,士绅不纳粮,学而士则优这种思想彻底根深蒂固,各种实用技术在这个时代被大为奇技淫巧,这也就是为何明代的科学技术重视对前代的总结,很难有突破的原因。

说一个题外话,明代之前士绅是要交税纳粮的,士绅不纳粮一开始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并笼络士绅阶层,到了后来成了一大祸患,士绅大肆兼并土地,又不向国家上缴税收,后期明王朝后期财政困难,可以说和这个政策有很大关系,算是老朱给后人挖的坑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