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2章 佛祖托梦所传的偈语(2 / 2)

加入书签

“姻缘。”杜疏莹呼出一口浊气,缓缓吐出两个字。

美眸之中,满是异色。

也不知道为何,父亲迟迟不为自己定下婚事....

甚至也不透露口风,属意哪家公子!

只是让她等着.....

说话间,知客僧上前,引着她们往侧门走。

避开了正门的人潮,饶是如此,仍能听见石阶上此起彼伏的念佛声,混着风声,远远传开去。

~~~~

穿过喧闹的庭院,几人踩着铺了薄毡的石阶走进大殿。

殿内烛火通明,三尊金佛端坐于莲台之上,宝相庄严,香烟缭绕中,诵经声若有若无地从后殿传来。

香客们或跪或站,皆敛声屏气,连孩童都被大人捂住了嘴,气氛肃穆得让人不自觉放轻了脚步。

裴岁晚先取了三炷香,在烛火上引燃,双手合十举过眉心,闭上眼静静祈祷:“愿佛陀保佑妾身,早日诞下嫡子,保佑夫君子嗣繁荣昌盛!”

“待嫡子周岁之日,妾身定会为佛陀再塑金身!”

她神情平和,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浅影,祷词藏在心底,只化作深深一拜。

杜疏莹紧随其后,她捻着香的手指纤细,目光望着佛像慈悲的面容,嘴角带着温柔的期许:“愿我佛保佑,小女子觅得一佳婿!”

“不求如陈督主那般璀璨夺目、才华横溢,但求能及得上陈督主一半,令小女子称心如意!”

杜疏莹深知,像陈督主这样的男子,数百年都难出一个......

自己想觅几乎一模一样,难如登天,只能退而求其次,有一半就心满意足了!

云汐最是直白,学着她们的样子举香,眼睛却亮晶晶地瞟着佛像,心中小声念叨:“小女子只求能长长久久,陪伴在阿宴哥哥身旁.....”

“愿阿宴哥哥今生平安顺遂!”

说完,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起身时脸上已带了几分笃定,仿佛佛爷爷已听到了她的祈愿。

温润守在殿门旁,目光望着佛像,心中沉声道:“还请佛爷护佑主上,顺利处置两大柱国!”

温润很清楚,那俩老不死的一倒台,主上就会提拔自己入仕.....

就有机会大展宏图,也能更好为主上效忠。

几人刚将香插入香炉,就听见殿外传来一阵细碎的骚动。

几个香客正凑在一起低声议论,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慧能大师讲经快开始了!”

“去晚了可就占不到好位置了!”

“走!快走!”

“奴家可就是冲慧能大师来的!”

话音刚落,原本在殿内驻足的香客们像是得了信号,纷纷转身往外走,连脚步都比来时快了几分。

一时间,大殿里的人流如潮水般,涌向同一个方向,原本肃穆的气氛添了几分热闹的急切。

杜疏莹望着涌动的人潮,提议道:“来都来了,咱们也去凑个热闹,听慧能大师讲经吧?”

云汐闻言也来了兴致,点头道:“去去去,好不容易赶上了,总得听听,这位有这么大号召力的大师讲些什么!”

裴岁晚颔首应下,几人便随着人流往外走。

穿过几重院落,前方渐渐开阔起来,一座临时搭起的高台映入眼帘,台下已黑压压地坐满了人,连四周的石阶上都挤满了踮脚张望的香客。

忽听台侧传来一阵清脆的木鱼声,原本喧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连寒风都似收敛了几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披红色袈裟的老僧,缓步走上高台,正是慧能大师。

他须发皆白,面容却红润饱满,目光扫过台下时,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温和,仿佛能抚平人心头的褶皱。

大师走到台前蒲团上坐下,双手合十,先是念了段简短的经文,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驱散了周遭的寒意。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他缓缓开口,语调平和如流水,“譬如这殿前银杏,春生夏茂,秋落冬枯,看似有常,实则无常。世人执着于‘有’,便为得失所困;若悟得‘空’,方知万法本无定相。”

说着,随手拾起一片飘落的银杏叶,指尖轻捻:“诸位看这叶,青时非真青,黄时非真黄,落时非真灭——正如人间荣辱,今日朱门,明日荒冢,皆在缘聚缘散之间。唯有心不住相,方能离苦得乐。”

......

“好无聊啊!”云汐偷偷打了个哈欠,用披风袖子遮住嘴,眼角沁出点生理性的泪。

整个人只觉昏昏欲睡。

慧能大师刚讲完《大般涅槃经》中“众生皆可成佛”的义理,声音忽转低沉,目光扫过坛下众人:“诸位檀越.....”

“方才经义未尽时,老僧忽感困倦,朦胧间似入净土。佛祖立于莲台之上,对老僧说了一句偈语,再三嘱老僧传与世间——”

“柱石将倾,朱门易帜,赵壤赤雾,血染金阶,旧历尽处,新元肇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