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4章 早有动机,激情杀人(2 / 2)

加入书签

可能是被鱼拉进了水里。

沈新看见远处围着水库也有同事在搜查。

而在距离岸边大概三四米的位置,还有一根折断的鱼竿。

应该不是爆竿断掉的。

爆竿断掉的鱼竿是一截截的,而眼前这一根,只是折,没断,应该是暴力撅折的。

在钓箱旁边,有一把折迭椅。

现在折迭椅向左侧倒下。

比较符合王效金的推测,从背后,右手,从上而下砸在黄伟立脑袋上。

然后人直接向左侧倒去。

旁边不远还有倒下的折迭桌。

感觉应该是黄伟立倒下之后,双脚顺势把折迭桌带倒的。

旁边散落着充电夜灯,现在还亮着。

然后还有一些饮料零食什么的,也散落在地上。

下面还有一盘蚊香,已然燃尽。

那后来应该就是直接把敲晕过去的黄伟立丢进了水里。

晕死状态下的黄伟立,最终溺亡。

刘宝青问现场的技侦有没有找到砸人的石头。

并没有。

他环视一周,问沈新道:“小沈,你觉得是丢水里了,还是丢山里了?”

他指了指水库,又指了指身后。

沈新想了想,道:“我觉得应该丢水里,太顺手了。”

丢后面山林里的话,你再用力又能丢出多远。

还是丢水里比较方便一些。

刘宝青微微颔首,表情有些蛋疼。

这么大一个水库,也不知道凶手往哪个方向丢的,且有的找了。

但不找还不行。

它是一个关键证据,就算血迹和DNA被水流冲刷掉,但从石头的形状,也可以比对伤口,成为重要的证据。

刘宝青忍不住感慨了一句:“有的时候,我就特别讨厌这种随便捡了块石头,或者砖头当凶器的,更讨厌的,是直接丢水里。”

沈新心说丢水里还算好的。

像之前韩小龙的案子,石头丢粪坑里了,不还得找。

刘宝青负手而立,盯着现场看了一会儿,转头拍了拍沈新肩膀。

“小沈,有什么想法?”

这是又考自己了。

虽说刚到现场,技术侦察还没有结束,但不妨碍进行合理推测,确定侦办方向。

想了想,沈新道:“从钱包手机都在的情况下,抢劫杀人的可能性比较低。”

冲钱财去的,背后突然袭击,把人敲晕了,那把手机钱包等值钱的东西拿走就是了。

荒山野岭的,又是突然袭击,黄伟立都不一定发现对方。

那就没有必要再进行下一步,也就是把黄伟立丢进水里。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杀人信号。

当然,也不一定。

有可能黄伟立发现了对方。

钓鱼的时候,是很专注,但大晚上的,四下里很安静,一个人接近你,人不可能一点儿反应都没有。

不过现在社会治安环境好,人的警惕性普遍不高。

大晚上,在荒郊野岭遇到个人,以为对方看你钓鱼,聊两句都有可能。

黄伟立本身就是个跟谁都能聊两句的性格。

然后凶手伺机而动,突然袭击。

之后可能因为黄伟立看见自己的脸,以绝后患,又丢进了水里灭口。

虽然不太合理,但干了这么长时间警察,沈新觉得任何不可能的事情,其实都有可能的。

现实远比人想象的荒诞。

沈新继续道:“预谋杀人的话,我觉得可能性比较小。”

“因为凶器的选择比较随意,而且现场没有处理。“

沈新指了指眼前这一切。

“还有尸体,就这么直接丢水里,太潦草了,但凡有点儿预谋,完全可以把尸体拖到山里面,找地方埋起来。”

刘宝青赞同点头。

预谋杀人,会提前想好怎么杀人,怎么处理尸体和现场。

哪怕他想的不够圆满,他也会想的。

沈新接着分析:“那就是激情杀人。”

“而一般的激情杀人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完全随机性的。”

比如遇到谁了,相互看着不顺眼,不知道因为什么吵了一架,对方气坏了,直接捡起石头给了黄伟立一下。

就像肖洪案。

遇到了孙永喜这样的狠人,一言不合,你想着动动嘴,人家想的却是弄死你。

“但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会小一些,黄伟立这个人我接触了几次,他跟谁都能聊的上。”

“性格上也比较稳定,待人比较和气,他跟附近的钓客关系处的都不错,听说还会凑一块儿喝喝酒什么的。”

“他这种人,先不说会不会跟人发生口角,就算真发生了,我想在情况失控之前,他一定会主动避让的。”

有些人容易上头,让情绪左右,不管不顾。

可黄伟立这样的人,生活中比较成功,性格又稳定。

说白了就是比较理智,遇到事儿了,他不会急眼,让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真要说随便遇到一个人,跟对方吵架,吵到对方气的要杀自己,沈新觉得可能性真不大。

“所以大概率是第二种,也就是身边人的激情杀人。”

沈新觉得仇杀都不太可能。

有仇,仇恨大到还要杀人的地步,那肯定会提前预谋。

不会做的这么随意。

“因为还有一点,凶手肯定了解黄伟立的情况,知道他有夜钓的习惯。”

“然后早有动机,又因为某个事情触发,导致他临时决定动手,激情杀人。”

而这种情况,大概率都是身边人。

刘宝青脸上浮现笑意,表情很满意。

命案中,其实至少有八九成,都是沈新最后说的这种情况。

早有动机,激情杀人。

所以看样子是沈新分析了一通,最后得出了一个最常见的结论,好像是说了一通废话。

但刘宝青知道,前面的可不是废话。

沈新相当于一条一条,有理有据的把各种情况捋清楚,又根据了解的线索,做了合理的推测和排除。

最后才得出了可能性最大的结果。

这能力不差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