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4章 安禄山史思明,恐慌(2 / 2)

加入书签

而那些还在自家府邸中,举杯相庆,瓜分着科举胜利果实的世家大族们,对此,还一无所知。

他们不知道,一张大网,已经从天而降,正缓缓向他们罩来。

长安城的风,似乎都带上了血腥味。

夜色深沉,皇城内的灯火却亮如白昼,映照着这座千年古都即将迎来的巨变。

而在遥远的叛军大营,气氛却截然相反。

中军大帐内,油灯的光芒被帐外呼啸的寒风吹得摇曳不定,将安禄山那肥硕的身影在帐壁上拉扯不停。

他那张曾经总是挂着憨厚笑容的脸,此刻布满了油腻的冷汗。汗珠从他额头的褶皱里渗出,滑过脸颊,滴落在他那身华贵的锦袍上,洇开一小片深色的印记。

他坐不住,也站不稳,焦躁地在帐内来回踱步。

每一步,脚下的毛毡都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他身上的肥肉也跟着一阵阵地颤动。

“思明,你说……你说那位新君,会接纳我们的‘投诚’吗?”

安禄山终于停下脚步,粗重的喘息声在寂静的大帐里格外刺耳。他望向一旁端坐的史思明,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

史思明,这个向来以精明和狠辣著称的同伴,此刻的脸色也好看不到哪里去。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刀柄,那双眼睛里,也透着难以掩饰的惶惑。

“事已至此,多想无益。”

史思明的声音比平时低沉沙哑,“我们已经派了使者去长安,表明了我们的‘忠心’。李璘初登大宝,根基未稳,正需用人之际。我等手握数十万雄兵,扼守北疆,他只要不是个傻子,就该知道如何抉择。”

话是这么说,可史思明自己心里也没底。

傻子?

那个在短短数日之内,就从一个阶下囚一跃成为九五之尊的永王李璘,会是个傻子吗?

一个能让李隆基那个老家伙在太极殿上吓得屁滚尿流,能让整个长安的文武百官噤若寒蝉,能让杨国忠那种权倾朝野的国贼死无全尸的年轻人,怎么可能是个傻子!

安禄山一屁股坐回主位的虎皮大椅上,椅子发出一声不堪重负的呻吟。他抓起桌上的酒壶,也不用杯子,直接对着壶嘴猛灌了一大口。辛辣的酒液顺着他的喉咙烧下去,却丝毫无法驱散他心头的寒意。

“可……可斥候传回来的消息,你不是没听见!”安禄山的声音变得尖利起来,带着几分歇斯底里,“什么他娘的百万大军!什么狗屁的十大将军!”

“霸王项羽?人屠白起?兵仙韩信?冠军侯霍去病?”他每念出一个名字,脸上的肥肉就哆嗦一下,眼神里的恐惧也加深一分。

这些名字,就像是一座座压在他心头的大山,让他喘不过气来。

一开始,他以为这只是长安城里传出来的笑话,是那个新皇帝为了稳定人心编造出来的鬼话。

百万大官,十大神将?骗鬼呢!他安禄山在边境跟胡人打了半辈子仗,什么时候听说过大唐有这种人物?

可随着各路斥候冒死带回来的情报越来越多,越来越详细,他笑不出来了。

一个斥候小队,远远窥探到一支正在开拔的军队。那支军队的士卒,个个身形魁梧,面容冷漠,他们行走间悄无声息,只有甲叶碰撞发出的细微声响和整齐划一的脚步声。

而他们扛着的大旗上,只绣着一个血淋淋的“白”字。

斥候们只是远远看了一眼,就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逃了回来,几天都说不出一句利索话。

还有一支斥候,在潼关附近,看到了一支轻骑。那支骑兵的数量不多,约莫万余人,但他们胯下的战马,神骏异常,奔跑起来快如闪电。

马上骑士,个个年轻彪悍,眼神桀骜,手中的长枪闪烁着冰冷的寒光。他们高举的战旗上,绣着一个张扬的“霍”字。

据说,那支骑兵一夜之间,就将盘踞在华阴一带的数千乱匪屠戮殆尽,鸡犬不留。

更有甚者,有大胆的探子潜入长安附近,亲眼看到了那支号称“霸王亲卫”的江东子弟兵。

那些士兵,每一个都高大得不像凡人,身披黑色的重甲,手持三丈长的巨戟,他们身上的杀气,凝成实质,让百步之外的探子都感到一阵阵心悸。

这些情报,一桩桩,一件件,砸在安禄山的心上,将他那点可怜的野心和胆气,砸得粉碎。

他起兵的时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他以为,李隆基昏聩,朝政腐败,杨国忠专权,大唐早就烂到了根子里。只要他振臂一呼,这天下唾手可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