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6章 红薯种活了(1 / 2)

加入书签

红薯地的屋子,早已建成了。

李景隆那么拍马屁,必须要第一时间把屋子建好,让朱元璋可以随时住进来。

他们暂时住在屋内,再听张文保把那些黑人种红薯的事情,完完整整说了一次,好保证红薯的产量真的有那么高。

张文保道:“当时草民看到他们挖红薯,不到一亩的地,能挖出四五石之多,那些红薯吃不完,可以存储起来,还能做成红薯粉。”

他回忆着当时看到的情况,道:“那些粉,我试过了,可以用来做面条,也能用来做粉丝,同样能包饺子等,尽管没有我们现在用的好,但也不会太差,最主要是量多。”

一句量多,胜过一切。

只要量多,就能填饱肚子。

好不好吃是其次,能不能吃饱,在古代才是重点。

追求好吃是大户人家的事情,百姓们要求的是不挨饿,这样听起来很卑微,但又是很多百姓的实际情况。

沐春感叹道:“如果是真的,红薯绝对是好东西!”

朱元璋道:“咱才会如此重视,当年若是咱还有一口饱饭吃,也不会加入红巾军。”

回忆起曾经的艰苦岁月,老朱还是感慨良多。

当年大家一起反了蒙古人,其一原因就是吃不饱。

“当年臣的父亲,全靠陛下给一口饱饭吃。”

沐春也回忆往事,道:“父亲为回报陛下一饭之恩,沐家愿意世代为陛下做任何事情。”

提起沐英,朱元璋同样是感慨的。

“当年,养大沐英的,是咱妹子。”

朱元璋说道:“咱在前面打仗,她在后面抚养你们,可惜妹子人好但活得不长久。”

朱允熥忙道:“皇爷爷,奶奶在天上好得很,没有病痛,又不会挨饿,父王和大哥都在陪着奶奶呢!”

“你说得对。”

朱元璋实在太想马皇后。

当然了,也想朱标和朱雄英。

可惜他们都不在了。

朱元璋又道:“别说这些伤心的事情,等咱的第一批红薯种出来,首先送去云南给你尝试种植,粮食的问题必须要解决。”

沐春道:“多谢陛下,皇太孙殿下推广红薯,功德无量啊!”

类似的话,他们不是第一次说了。

朱元璋还是喜欢听的。

他杀的人太多了,不希望会有孽报,落在自己儿孙身上。

如果朱允熥真的功德无量,那是最好的。

他们在红薯地又走了好久,朱元璋把沐春留下,一起留在红薯地里,再把朱允熥赶回去处理政务。

这样出来一走,就是一个上午过去。

朱元璋也怕朱允熥未来越来越懒,把政务荒废了。

这样可不是一个好的皇帝。

回到宫内,朱允熥又做完了一些事情。

也不知道陶志学他们,能否把迫击炮做出来,如果能做,朱允熥想要让沐春把东南亚都打下来,彻底纳入大明的版图内。

那一片地方,留给他们,就是浪费。

大明亲自控制,才能把中南半岛的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

从外面回来后,又过了两天。

姚广孝今天进宫,给朱允熥汇报一件事。

“臣近段时间,经常进出国子监。”

“国子监生确实大多都沉浸圣人之道,但又并非所有人,都沉迷儒学,也有部分人对数学深感兴趣。”

“臣通过数学,认识了几个这样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