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9章 半年之期,若你无悔,我当携雁求娶(1 / 2)

加入书签

贺将军倏地转过头看向萧恕,他一双早已见惯沙场的利眼闪过一丝寒光。

“成王殿下身边还真是藏龙卧虎。”

萧恕像是毫无察觉一般,他懒懒地抱着臂,“本王只是运气比较好,第一次见到的是她的玉佩,上面有黑虎军的旗标。”

“没想到她就是孟青莲的女儿。”

“孟小姐还真的命苦,和相爱之人不能相守便算了,女儿还穷得只能**为奴。”

“姚正梁当年被迫离开黑虎军,妻儿子女都是这样的下场,贺将军说说,若是这些尘封已久的旧事重见天日,姚正梁会怎么做?”

说着,他又幽幽叹了一口气。

“姚将军的良苦用心,还请贺将军谅解。”

贺将军瞳孔微颤,萧恕怎么会知道这些旧事,明明都是大将军亲自处理的……

萧恕继续笑道,“孟家后继无人,孟淮老矣,偌大的西北军,相比于小小的一支招安匪兵,本王认为,贺将军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贺将军的后牙槽咬紧,从一开始,不论是他,还是汉王,都走进了萧恕布置好的棋局之中。

当年之事,他也只是奉命行事,只是没有想到姚正梁会带孟青莲私奔。

回来时不仅身怀六甲,还带着一个一岁多的稚子,孟老将军以其子相挟,才拆散两人。

孟青莲是如何再次逃脱,他已经不得而知。

一个落草为寇,一个命丧乡野。

两个孩子磕磕绊绊长大。

这笔账,姚正梁必然要算他一笔。

成王要的只是一只不足两万人的匪兵,于他无伤大雅。

更何况还有孟老将军的二十万大军待收囊中。

现在出岔子,属实不值当。

萧恕的眼睛扫过陷入沉思的贺将军,他眸底的笑意更盛了些。

当年的债,早就是笔糊涂账了。

算在谁的头上都不会服气。

更何况,孟老将军年迈,贺将军的西南军势头正盛,他怎么会容许前尘往事毁了他现在的大好势头。

萧恕看了下天边,“这两日天气好,正是适合赶路。”

“归营路远,将军还是早早地出发为好。”

贺将军背在背后的右拳在掌心转了转,随后面上一派轻松。

“殿下说得是,定县之困已解,末将该拔营归属地了。”

萧恕,“今夜于城中荣记酒楼设宴给将军践行,届时还请将军赴宴。”

贺将军的唇角动了一下,“自然

。”

……

一行人玩了个痛快,贺然都不想回去了。

马车里的姚十三和双儿带着芙儿已经累得睡着了。

贺然驱动马儿靠近姜兴尧,“书呆子,我们快回去了。”

姜兴尧握紧了缰绳,随后低低应了一声,“嗯。”

“嗯?”贺然瞪他,“我都要走了,你就嗯??”

她伸手抓过他的缰绳,两匹马并驾齐驱。

“你什么时候提亲!”

姜兴尧的耳尖瞬间就红了,“贺小姐你是姑娘家!”

“姑娘家怎么了!你都亲了……”

“贺然!”

姜兴尧忍无可忍,一把抓住她的手腕。

这回没有护腕,女装的广袖,漏出她光洁的手腕。

她常年暴晒演武,手和手腕已经是两个颜色。

腕间传来温热的触感,让贺然一瞬就噤了声。

“贺小姐。”姜兴尧松开她的手,这才继续低声道。

“姜某出身微寒,少时还是靠着妹妹**为婢的钱银才活了下来,父母皆亡,现在只是一个小小县令。”

“一生之诺太重,你是大将军之女,本有更好的门第选择,我没有那么好,也不想让你日后后悔选了一个穷县令。”

“半年之期,若你无悔,三书六礼,我当携雁求娶。”

贺然侧头望着他的眼睛,半晌后,笑了笑。

“书呆子,我爹娘给了相看了许多。”

“那些人,要么让我日后收敛心性相夫教子,要么问我陪嫁钱银几何。”

“更甚者,还说我粗俗不堪,让我多陪嫁几个貌美如花,红袖添香的暖床丫头。”

说到此处,她咬牙切齿地似乎要撕掉对方的血肉。

“门第到底重不重要,我不知道,但是人品,你是最好的!”

姜兴尧失笑,“人品贵重之人,世间何其之多。”

“婚嫁非儿戏,与一人相挟一生应当慎之又慎,贺小姐万不能一时之念而误了一生。”

贺然,“你是觉得我不够好?”

姜兴尧,“正因为你很好,我才更要劝你冷静。”

贺然笑眯起了眼来,“好!半年!我不悔,你就来提亲!”

一直走在后面的两个侍卫,眼睛都瞪大了。

“三小姐这是私定终身了?”

“是姜大人留给了三小姐后悔的时间。”

“那如果是姜大人后悔呢?三小姐到时候上哪儿哭去?”

“我看不会,姜大人比之前将军相看的那些歪瓜裂枣强得多。”

“咦,我看不一定,咱们打个赌。”

“赌就赌!”

晚上,荣记酒楼。

姜兴尧和周从显不知道萧恕和贺将军已经达成了共识。

收复的这一万七千多人,贺将军不会再插手了。

归地方兵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成王在禹州,没有陛下的御旨,谁也不能开这个口。

所以,趁着贺将军在这儿,归西南军是最优解。

要是西南军不要,还要上书京城,划分归属,再发放文书,既麻烦,又漫长。

近两万人的吃喝拉撒,还会增加定县财政负担。

贺将军端着酒杯慢慢站了起来,“算上出发的时间,本将离营已经大半个月。”

“现在定县之困已解,西南军不可无将,明日,本将将拔营起程。”

拔营起程?

周从显看了眼萧恕,又看了眼贺将军。

“招安人数多达一万七千多人,这么快拔营,怕是着急了些。”

贺将军笑了下,“周大人,这些人西南营暂时容纳不下,这事儿本将便不插手了。”

周从显抿紧了唇,“西南大营不接,难不成再让他们回归山寨吗。”

贺将军,“不止有西南营,还有孟将军的西北营,程将军的边南军,邓将军的怀西营。”

“周大人应当上书陛下,也由兵部划分裁定,最后由定县姜大人发放文书派遣。”

“而不是现在强塞于本将。”

萧恕懒懒开口,“周大人身为禁军统领,怎么不接。”

周从显看向萧恕,“成王殿下这是何意,禁军乃守卫皇城之重任,岂是这些人能进的!”

“这些人?”

厢房的门口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

“姚某的兄弟虽然粗俗了些,但也当配得起大人口中一个名号。”

所有人转头望过去。

姚正梁站在门口,看了一圈后,视线落在姜兴尧的身上。

随后他移开视线,走进来,在贺将军的对面落座。

“贺将军,好久不见。”

贺将军再次给自己的就被斟满酒,“我和老姚是旧相识,曾经都是孟帅的副将。”

“带兵打仗,我贺文廷这辈子除了孟帅,就服老姚!”

萧恕的眸光微闪,“原来姚兄竟是孟老将军的麾下副将,失敬!”

姚正梁微微颔首,“不敢,姚

某落草为寇,往日之姿早不值一提。”

“此次姚某带着兄弟们招安为兵,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理由为匪。”

“倘若,大人们给他们一个机会,姚某定会给一个满意的答复。”

萧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总要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不是。”

他的视线落在周从显的身上,“给姚兄介绍一下,这是都指挥使,禁军统领,英国公世子,周大人。”

姚正梁双手拱起,“周大人,姚某和兄弟们都是粗人,自然是没资格守护皇城。”

“别的地方姚某也不愿意去,兄弟们在禹州待惯了。”

他站了起来,“若是成王殿下不嫌弃,姚某愿意带着兄弟们归位禹州属地藩兵。”

萧恕站了起来,“姚兄忠肝义胆,本王怎么会嫌弃,只是藩兵不比营兵,若无陛下旨意……”

姚正梁抬手制止,“姚某只此一个要求,若是不行,姚某与兄弟们宁愿为匪。”

周从显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一唱一和,搭戏台子全是演给他一个人看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