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3章《超级芯片》。(2 / 2)

加入书签

接着,机器人依据这些数据,运用复杂的算法和设计模型,规划芯片的架构。算法在计算机的核心中飞速运行,模拟出各种芯片架构的性能和效果,经过无数次的计算和优化,最终确定出最适合与人体穴位相结合的芯片架构。

最后,智能机器人采用分子级别的制造工艺,将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逐层沉积,构建出芯片的基本结构。每一层材料的沉积都需要极其精准的控制,如同搭建一座微观的摩天大楼,每一块“砖头”都必须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以保证大楼的稳固和功能正常。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需要极其精准的控制,芯片上的电路和元件如同精细的神经网络般蔓延,与人体穴位的功能模式相呼应。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旨在实现芯片与人体神经系统的完美融合,从而发挥出强大的功能。

赵芯茹不禁感叹道:“如果不是AI机器人,这个工作凭人工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它的精度和效率是人类手工操作远远无法比拟的,只有借助这样先进的技术,我们才能制作出精密的芯片。”

此时,组件已经完成,AI机器人开始不断调试和优化微小部件的系统,确保芯片能够完美地与人体融合,并发挥强大的功能。它对芯片的每一个参数进行细致的调整,对每一个连接点进行严格的检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芯片性能的细节。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研究和自身体验,一个小巧而强大的人工智能生物芯片诞生了,全新的人工智能生物微纳米型芯片:AI096。

它体积微小得几乎无法用肉眼察觉,却蕴含着改变人类与科技互动方式的巨大潜力。它的出现,仿佛在预示着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有了高级智能芯片,手术还需要精准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操作。真正的移植工作在智能改造中心的一间充满了科幻元素的无菌手术室里展开。

手术室的墙壁上镶嵌着各种高科技设备,灯光柔和而明亮,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神秘的氛围。郝小雨平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医护人员们围绕在旁边,他们身着无菌服,神情专注而严肃,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专业和谨慎。

医生们先是使用高精度的扫描仪器,对小雨的头部风池穴,及周边区域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以确定芯片植入的精确位置。

扫描仪器发出的光束在她的头部轻轻移动,如同温柔的手指,探索着最适合芯片植入的“港湾”。通过先进的成像技术,医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风池穴的内部结构和周围的神经、血管分布,为手术的精准操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然后,在局部麻醉下,医生借助精密的手术器械,轻轻分离组织,为芯片的植入创造出一个合适的空间。

手术器械在医生的手中灵活地舞动,如同艺术家手中的画笔,小心翼翼地描绘着手术的每一个步骤。他们的动作轻柔而精准,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接下来,两枚细如头发丝的,小巧而强大的人工智能生物芯片在医生的操作下,缓缓进入预定位置,并被小心翼翼地植入了她脑后发髻下的风池穴,就像两颗种子被播撒在肥沃的土壤中,等待着生根发芽。

整个植入过程,医生们一丝不苟,不断通过监测设备查看芯片的状态和与人体的兼容性,确保一切正常。

监测设备上的数据不断跳动,显示着芯片与人体的融合情况,医生们密切关注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