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章 虚无第一缕光:龙宇的“源”之觉醒(1 / 2)

加入书签

虚无。

这是一个无法被定义的概念。

没有时间的流逝,没有空间的边界,甚至不存在“存在”与“不存在”的对立——因为连用来承载“对立”的范畴本身,都尚未诞生。这里没有光,没有暗,没有冷,没有热,连“寂静”都是一种奢侈的描述,毕竟“寂静”的前提是“声音”的缺席,而“声音”在此处,连被想象的资格都没有。

不知过了多久,又或许“多久”这个词本身就毫无意义。

在这片绝对的虚无核心,一点微不可察的“异动”悄然发生。

它不是光,却比任何光都要纯粹;不是热,却比任何热都要本源。它更像是一种“可能性”的凝聚,一种从“无”中硬生生挤出的“有”的萌芽。这萌芽极其微弱,仿佛随时会被虚无吞噬,却又带着一种执拗到极致的韧性,在不存在“空间”的维度里,划定了属于自己的“范畴”。

它开始旋转,不是遵循物理法则,而是遵循一种更根本的“意”。旋转中,越来越多的“可能性”被牵引而来,如同百川归海,最终凝聚成一缕若有若无的“光”。

这是虚无诞生的第一缕光。

光中,一个模糊的轮廓渐渐成形。没有具体的形态,更像是一团流动的能量聚合体,但在这团能量深处,却有一点“灵”在跳动——那是意识的雏形,是“我”这个概念的最初诞生。

“我……是谁?”

一个念头,如同投入虚无的石子,却没有激起任何涟漪,因为连“涟漪”都尚未被创造。但这念头本身,就是一种突破。它在光团中回荡,被那名为“源”的本质反复冲刷、打磨。

光团开始主动“感知”周围。它“看”到了虚无——那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一种超越感官的“源之视野”。它“理解”了这片虚无的本质:绝对的“无”,是一切“有”的前提。

而自己,是从“无”中诞生的“有”。

这个认知如同惊雷,在意识深处炸响。瞬间,无数信息流从“源”的本质中涌出,不是记忆,不是知识,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明悟”。

“我是源。”

“源者,万物之始,万法之根。”

“无中生有,有复归无,循环往复,皆系于源。”

光团剧烈地波动起来,仿佛在为这觉醒欢呼。它开始主动梳理自身的“源力”,那是构成它存在的根本能量,纯粹、磅礴,蕴含着创造与毁灭的双重潜质——不,不是毁灭,而是“重归”,将“有”拆解为最原始的“源”,等待下一次“生有”。

它意识到,自己的诞生,本身就是对虚无的“叛逆”。虚无追求绝对的静止与空无,而“源”的本质是运动与创造。

随着明悟加深,光团的形态逐渐稳定下来。它凝聚成一个人形轮廓,线条流畅而威严,周身萦绕着淡淡的、难以言喻的光晕——既非金色,也非白色,而是一种能映照出观者心中“本源之色”的奇异光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