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章 九九六——底层打工人的加班日常(1 / 2)

加入书签

另一边,午餐吃的是家常面,张师傅做了四种浇头:番茄鸡蛋、香菇肉酱、雪菜笋丁、青椒土豆。

石明皇捧着碗肉酱面,忽然对石世峰说:“你小时候总抢我碗里的肉酱,现在倒学会给别人分了。”

石世峰往他碗里添了勺肉酱:“您现在爱吃笋丁的,我记着呢。”

石明皇挑了一筷子面,肉酱裹着面条滑进嘴里,忽然笑了:“那时候你才齐我腰高,端着小碗追在我身后,喊‘爸,分我一勺’,现在倒成了给全家分食的人。”

石世峰放下筷子,指尖蹭过碗沿的热气:“您忘了?有次您带回来的肉酱里掺了香菇,我不爱吃,您就把自己碗里的纯肉酱全拨给我,说‘咱爷俩换’。”

他舀起一勺笋丁肉酱,往石明皇碗里推了推,“现在知道您爱嚼脆的,特意让张师傅多剁了笋丁。”

石明皇看着碗里的笋丁,忽然咳嗽两声。石世峰赶紧递过茶杯,温水刚好没过杯底的枸杞:“慢点吃,锅里还温着,不够再盛。”

石明皇喝了口茶,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意:“你啊,从小就这点好,别人的心思记得比自己的还牢。”

午后的阳光懒懒散散,石明皇在藤椅上打盹,张妈给他盖了块棉毯,毯角绣着个“安”字。

石世峰和石无痕在书房看方案,铅笔划过纸张的声音沙沙响,像和庭院里的蝉鸣在对答。

苏晴坐在回廊上画草图,笔尖蘸着新研的石绿,在宣纸上晕开一片湖色。

林燕青凑过来看,发间的珍珠蹭到她胳膊:“像极了后山的湖!”

苏晴笑着点头,忽然觉得这平淡的一天,藏着比任何盛宴都更绵长的滋味——

就像石世峰记得父亲爱吃笋丁,石无痕学着父亲做葱油面,就像杨晓婷藏着老颜料等她发现,林燕青的汉服披风绣着玉兰。

这些细碎的、重复的、带着烟火气的日常,才是日子最扎实的底色,在晨光里、在午后的风里,慢慢酿成了名为“家”的酒,醇厚得让人舍不得醒。

一点整的打卡声像根针,刺破了杨明远刚在面馆门口晒出的那点暖意。他踩着楼梯往上走,手里攥着没喝完的矿泉水,瓶身被掌心的汗浸得发潮——刚才在楼下买水时,陈姐的消息又追了过来:“财务报表我先看了,第三页那个数据对不上,你到了先查。”

推开办公室门,韩俊正对着电脑屏幕骂骂咧咧,见他进来,头也没抬地甩了句:“程总刚过来问你那白酒海报的‘老派骚气’想出来没,我说你吃饭去了,他脸黑得跟锅底似的。”

杨明远没接话,把矿泉水往桌上一放,瓶底的水珠洇湿了那份刚打印好的财务报表。他点开报表软件,指尖在数字间扫过,眼睛却有点发花——早上核对VI修改稿时盯了三个小时屏幕,现在看什么都像蒙着层雾。

“叮——”电脑右下角弹出程晓东的消息,附带一张截图,是某奢侈品广告的暗黑系风格:“就按这个感觉来,电竞馆海报要更野一点,下午五点前给我小稿。”

他深吸一口气,刚要打开设计软件,陈姐又端着一杯咖啡走过来,杯沿的奶泡都没刮匀:“明远,王哥那个客户的合同有点问题,对方说付款方式要改,你现在跟他对接下,我这边忙着做工资表。”

她把合同副本放在报表上,纸张边缘压皱了他刚标出来的错误数据。

杨明远拿起合同的手顿了顿,窗外的阳光正好斜斜照进来,落在他手腕上——那里有道浅浅的红痕,是上周加班时被文件夹边缘划的,现在还没消。

他看着桌上摊开的报表、合同、设计草稿,突然觉得这一方工位像个漩涡,而他手里的鼠标、笔、手机,都是往里拽他的绳子。

韩俊在旁边“啪”地合上笔记本:“我去抽烟,这破班是一分钟不想待了。”脚步声远了,杨明远才缓缓吐出一口气,点开了设计软件的图标。屏幕亮起的瞬间,他瞥见自己映在上面的脸,眼下的青黑比昨天又重了些。

几乎在同一时间,暮色刚漫过庭院的竹篱笆,厨房就飘起了糯米的甜香。张师傅正把蒸好的八宝饭扣在白瓷盘里,红枣、莲子、桂圆在糯米上拼出个“囍”字——石无痕早上偷偷跟他说,苏晴爱吃甜,想给她个惊喜。

石明皇坐在回廊的摇椅上,手里转着那串紫檀手串,看着石世峰给玉兰树浇水。水管里的水流得缓,像怕冲坏了刚冒头的新芽。

“明天让李经理去花木市场,”老爷子忽然开口,“挑几盆茉莉回来,晚晚说苏晴喜欢。”石世峰应着,把水管往旁边挪了挪,避开石无痕新种的那丛薄荷。

苏晴和杨晓婷在客厅拼 puzzle(拼图游戏),一千块的碎片摊了满桌,拼到的正好是片湖光山色。

“这里该放这片带芦苇的,”杨晓婷指着空缺处,苏晴刚把碎片对上,就听见林燕青喊:“吃八宝饭啦!”她跑过来时,发上还别着朵绢花,是下午拍照剩下的,粉嫩嫩的像朵小桃花。

八宝饭端上桌时,热气裹着蜜香漫开来。石无痕先给苏晴盛了小半碗:“张师傅放了桂花蜜,不太甜。”苏晴舀了勺,糯米黏在勺上,甜丝丝的暖从舌尖漫到心里。石明皇看着她笑:“我们家无痕,从小就知道疼人,小时候给我剥橘子,总把最甜的那一瓣留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