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猫抱子,羊生子(1 / 2)
王一夫让小二带自己等人到雅间。
相互谦让,公推王一夫坐了主位,宁真坐了右上陪。其余的左推右推,薛鹏坐了右下陪,施公解、尤二浑两个年岁较大的其次,然后就是何道子、冯程。
坐定之后,王一夫喊来小二点了好多菜肴,又点了两斤美酒。向众人笑道:“这醉仙居乃诗仙李太白留足之地,这里的神仙醉大大有名。待会儿可要好好品尝一番。”
“听说这神仙醉十分昂贵,王兄,不知多少钱一斤?”尤二浑问。
王一夫竖起食指,微微一笑。
“一百钱?这么贵?!”尤二浑瞪眼。
“一贯。”王一夫笑道。
“好家伙!”
众人惊呼。
连宁真也觉得贵得离谱,自己因为250个大钱被丢到了不良人队伍。这神仙醉居然要一千钱一斤。
这位王大哥居然要了两斤,真是财大气粗。
不一会儿,酒菜一盘盘端了上来,烧尾、烤炙、羊肉、驼峰、鱼鲙……色香味俱全。
王一夫对这些菜肴视若无睹,拿过一壶神仙醉,给众人一一斟上,先是敬向宁真,然后又向众人举杯,“来,我敬宁兄弟,也敬诸位,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今日能结识诸位是我王某人的荣幸,尤其是宁兄弟!”
众人都有自觉,知道自己今日乃是作陪的身份,纷纷恭维王一夫和宁真。
宁真谦逊回应,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咋样?”王一夫满是期待地问。
“好酒!”宁真一拍桌子,吐声道。
王一夫面有得色,哈哈大笑。
此酒与流行的绿蚁酒不同,酒色如金,闻起来芬芳扑鼻,喝下去微微发甜,偏偏入喉后还有一股酒劲儿直冲脑门。
和宁真前世印象中的一种桂花酒挺像的,那酒度数也达到三十多度了。这在流行低度酒的唐朝,也算高度酒了。
酒一喝,话匣子就打开了。
能吟诗作词的,比如王一夫、冯程、何道子纷纷赋诗,让宁真品评,宁真连个平仄都不懂,支支吾吾说好。
王一夫请宁真以神仙醉为题,作诗一首。
众人连声道好,翘首企盼。
【还做诗?!】
宁真连连摆手,苦着脸道:“王兄你饶了我吧。刚才那首词已经耗尽我所有才思了。”
王一夫点头,深以为然,“昔年崔护做得《题都城南庄》佳句后,往后便再无佳作。可见好诗词颇耗才思。是我唐突,兄弟你好好养养,异日再出佳作。名动天下指日可待!来来,我再敬兄弟。”
宁真又陪王一夫喝了一杯。
只见王一夫放下杯,叹道:“宁兄弟的这首《青玉案?除夕》是千古佳作无疑,但若改下词名,便更完美了。”
宁真心里一突,“咋改?”
“东风夜放花千树。应该指的是烟花。灯火阑珊处,放在花灯处处的地方更应景。是以,词牌主题与其说是除夕,不若说是元夕。上元节逛花灯更应景!”
宁真筷子一抖,差点把夹到的烤驼峰肉块掉了下来。
古人不好糊弄啊!
自己为了强行应题,把元夕改成了除夕,这都被看出来了。
“王兄高见!我也觉得改成元夕更加应景,那便改成《青玉案?元夕》。一字师,一字师啊!来,我敬王兄!”宁真咋咋呼呼向王一夫敬酒。
王一夫乐得合不拢嘴。
这首词名动天下只是时间问题。自己改动题目,得到原作者赞许,跟着成名也是自然之事。
众人也识趣地吹捧着王一夫。
席间氛围渐渐热烈。
众人又说起了各自的见闻,宁真从他们口中对长安城有了个大致认识。
从民间说到朝廷,说起阉党把持朝政,令清流低头,皇权不彰,个个都愤懑不已。
说着说着,一直甚少说话的施公解忽道:“听说,皇帝已经快一个月没上朝了。”
“一个月?”冯程诧然道,“陛下是生病了?”
唐朝皇帝又不是明朝皇帝,几天不上朝就很少见了,何况一个月。
施公解默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