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四章 赛诗(下)(1 / 2)

加入书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小乙第一句念出,场中反而鸦雀无声。懂诗词的目光一亮,不懂的面现鄙夷。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上半阙刚念完,叫好声这才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席卷整个大厅。

“好!”

“好意境!”

“颇得温庭筠花间派的风韵。只此半阙,就堪称绝妙好词。”

“嘘嘘,诸位稍后再赞,且再往下听!”

……

众人的翘首期盼中,小乙信心更足,朗声又将后半阙念了出来: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好,好!”

众人又忍不住纷纷叫好。更有的拈须低叹,“单句成绝,单句成绝矣!”

最后,还得稳定大局者维持秩序,“嘘嘘位稍后再赞,且再往下听!”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小乙摇头晃脑念完最后一句,满怀期待地等着众人叫好。不成想,下面的人居然没了动静。

只见他们一个个目眩神驰,像是痴了。

“一首拙作,上不得台面,让各位见笑了。”小乙谦虚道。心里喜得抓狂,宁真兄弟,腻嚎厉害!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赞誉声像不要钱一样扑了过来。

“此词一出,已不让李杜,更遑论温韦。论景,论情,论意境,都堪称一绝。”

“华丽无伦,情真意切。此词一出,诸诗黯淡。今晚诗词,当以此词为冠。”

“嗯嗯,确实以此词为冠!”众多人纷纷点头。

“更妙的是,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实莫说寻人寻物,就是这做学问,不也这般么?”一个中年文士道。

“问庵兄妙语,令我等茅塞顿开。”

“不不不,我算得甚,是这位词作大家的才气委实令人拜服。”中年文士连连摆手。

……

众人纷纷上前,向小乙行礼,递上拜帖,都索要原词,纷纷誊录。

角落里的宁真笑眯眯看着场中央的小乙被人众星捧月,宁真身边的几人也都笑而不语。他们心里可明白得很,这首词的原作者在这里呢。

后院阁楼。

钟芸儿正手执侍女们誊录回来的《青玉案?除夕》,低声吟诵,目色迷离,已是沉醉难以自持,尤其最后一句,念了又念,直至潸然泪下: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难道,我所盼的良人,也在灯火滥觞处?”钟芸儿念头一起,看向署名“燕小乙”几个字。转头对侍女道:“这位燕小乙年岁多大?长啥样?”

“他看上很年轻,双十左右。长得很好看,眼睛不大,但有两个小酒窝。笑起来就更好看了。”侍女掩嘴笑道。

“今晚胜出者,就是这位燕公子。阿香,你让鸣翠宣布结果,把燕公子请过来。”

“是。”小侍女阿香一溜烟跑了出去。

到的二楼露台,附耳告诉翠衫丫鬟。

翠衫丫鬟又拍拍双手,高声道:“各位静一静,静一静,我家姑娘的评判结果已出。今晚的优胜者是……”

其实,《青玉案?除夕》一出,稍懂诗词者都知道此词最佳。但是诗词优劣评判,从来不只看诗词本身,家世背景也是很重要滴!

是以,场中几个贵公子还是有所期盼。

“是……燕小乙燕公子的《青玉案?除夕》。”见吊足了胃口,翠衫丫鬟才高声道。

下面有一大片人轰然叫好。

宁真也咧着嘴使劲鼓掌,心想这女的天生司仪的料。

宁真身边那几人也和宁真一起鼓掌,笑着低声祝贺。

就在这时,一男一女两道声音分别从场中和角门处传了过来:

“不行!”

“等等!”

宁真凝目一看,喊不行的是角门站着的张老鸨,喊“等等”的却是国子祭酒家的张公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