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6章 君臣合战(四)(1 / 2)

加入书签

大蕃之兴,有尚有论,三尚一论。

何也?

按中国政治理解,尚为外戚。所谓三尚一论,显然只有与王室长期婚姻,并在军政教三界影响力巨大的家族,才是尚门。比如没庐氏、琛氏、那囊氏、蔡邦氏。

主导平凉结盟的尚结赞,就是那囊氏的成员。

那个被下克上的末代赞普郎达摩,母族便是没庐氏。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尚门造就了辉煌,但愈演愈烈由幕后转为诉诸武力的政治斗争也是导致衰落的重要缘故,更是促成吐蕃瓦解的直接原因——郎达摩之死,那囊氏立云丹,没庐氏与余者贵族拥俄松,双方开启二十年国战。

何又为论?功臣。吐蕃政坛的常青树,韦氏。

不管是论,还是尚,都是一种阶级、血缘、地位、政治威权的区分,而非实职。或者说,只是贵族身份的符号,而不等于实际职务。

大论、德论等官职,论钦陵家族,又是一回事。

吐蕃有聪明人吗?

这个帝国在巅峰时期打下那般浩瀚领土,创造如许辉煌文明,当然有,且不少。

有骁勇善战者吗?虽然总打出些抽象战例,给历史书整活,但能让唐军屡屡吃瘪,当然也是有。

但这些政客,军人,不在畎亩不在版筑,只在以上为代表的豪门。

圣人荡平了渭州诸部,踏了兰州,但似乎,还没有与他们对决过?

冬至在望,大雪如约而至。

整个西海以北都卷入彻骨寒冷中。

大海北部沿岸,十几匹矮小棕黄的高原马,从乙弗城下轻快而过。

为首武士头戴插翎贴耳圆毡帽、身着全套猪马皮甲、脚踏长靴,手中所握是黑长直的雪亮马槊,比唐槊更细,但更长许多。背负修长巨刀,右腿挎黑漆弓,左边挂着插满箭的筒子和圆盾。

坐骑也穿着皮甲,装饰了花花绿绿的布质纹饰。

身后数十骑,皆是银光闪闪的高大骑士,全身裹在铁甲里,只露出一双眼睛。同样手握槊,腿挎弓,背负一双交叉迭放的刀剑,其他装备也齐全,只是黑压压的穿满人马。

头盔有点出戏,款式像宋军的软笠和明军的飞碟盔。

但流线没明盔那么犀利,更平滑,更曲线,更扁。盔沿也更宽,更长。额外饰品还有毛茸茸的毛织物,可能是为了减缓钝器击头、坠马的冲击力所用。整个风格看起来,应是吸收了中亚地区或者别的什么文明色彩。

坐下战马,也是具甲,只露眼。

一尊人马望着,正是史曰:“虏军人马俱披锁子甲,其制甚精,周体皆遍,唯开两眼,非劲弓利刃所能伤。其战必下马列行而阵,死则递收之,终不肯退。人皆用剑,不战亦负剑而行。”

很显然,这是吐蕃联军的精锐了,也是主力了。

“嗬,嗬!”为首武士大汗淋漓,使劲催马。

穿越风雪,逆着满天阴云,远处山陂上若隐若现出现大队大队的军马和旗帜,携带着滚滚烟尘。晦暗中,马蹄脚步只是轰隆隆响动。

武士凝神细视一番,双腿重夹:“吼吼!”

及近,风沙更大,五颜六色的旗帜呼啸翻涌,最现眼是一片红底白字的割须倒梯形大旗。

上书:

“东军宰相大论”

“天下兵马副元帅同平章事尚真诚”

“青海节度使”

“东衙大相”

“东军西府德论盟会”

“东军上相”

“十帅军部”

云云。赞普都没了,也不知哪里还来的东衙大相………不过,想想圣唐灭亡后,仍然满地节度,宰相大王,倒也可以理解。毕竟吐蕃吸收的汉文化灭绝,那也是多个世纪以后。

东军宰相大论的旗下,一队黑衣白里的锁子甲卫队在阴天下分外清晰。

“喝喝!”武士一惊,拽绳兜马。

不等马停,丢鞭滚鞍,兵甲卸下往马上一挂,叉手大步上去,激昂大呼:“启禀大相!接五路飞鸟使勘验,合我辈亲眼见证,唐家皇帝属实来寇攻了,设军牛心川上。粗粗计算,观察烟火粪量,人马不下五万!我辈远远伏击了一队樵采的民人,杀了五个,带回三个!大相问话!”

说着,回头一甩手:“押来!”

若有若无的呜呜哽咽中,三个瑟瑟发抖的唐人被锁子甲骑卒牵着绳子拉过来,其中一个鬓发霜发的老翁,两个少年。

“砰”的一声,马槊照头一杆打跪在地上,马鞭随即劈脸抽下:“大相问话!”

头包黑帕,黑袍棕领白里衣,灰裳白粉的东衙大相,居然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者。但仍然精神矍铄,浑浊的瞳孔中无嗔无欲,散射的微妙味道表明他仍有着敏锐的思维与清晰的记忆。

执绳高高踞坐马上,脊背挺得笔直,气度不凡。

“住手。”尚真诚或者说没庐奇力,沙哑道。

骑卒们又狠狠踢了三个唐人几脚,才骂骂咧咧的退开。

“汝辈起来。”没庐奇力瞧着三人瘦骨嶙峋,让人拿来食物和奶水。三人战战兢兢,也只有小心翼翼吃着,喝着。

“百姓食不果腹,凛风里没有寒衣。”咀嚼声中,没庐奇力打量着三人,痰音慢慢:“我还听说,唐家群雄并起,王室多难。如此国情,仍在黩武。文武惠德圣人与我神圣赤祖赞普各在大昭寺,长安兴唐寺对天立誓,刘元鼎之辈亦在逻些京与我百官歃血,舅甥发誓今后要永为父子,社稷叶同如一,和谐亲为一家。今大蕃虽亡,血缘犹在,天神犹鉴,今世天子,又何来犯?”

三人哪听得明白:“俺们不懂得,只在家中务耕织,县尉抽发徭役,应从后,就到了这里………”

东军宰相大论只是摇头微笑。

自己跟这些人论是非,岂非缘木求鱼。

“下去吧。”亡国之痛犹作,子民被兵戈踏为齑粉的惨状犹在眼前,没庐奇力转身在人群里召来一名青年,是王室贵族的麴步查:“步查,你在一队士卒护送下,带着这三人,去牛心川上拜见舅皇,为吾致意,就说东军宰相大论请在设乐原觐见,谈判兹事。”

身后众人不禁皱眉。什么时候了,大相还想着和气!你想和,那桀纣却不想!军事上得不到的,嘴皮功夫更不可能。

还是得打。

我辈联军十余万,还拿不下个李桀纣的三五万人?

干脆将这天子弄死在西海,教中国生生世世再也不敢西窥!

“回禀大相。”麴步查施礼上来,问道:“臣见君,是不是该送些礼物?仆闻圣人平生三百事,独爱美女,打探消息说,连嫂嫂都奸淫。不如选姬数十,合金银器若干…………”

历代女性优化下,麴步查生得高大俊秀,白衣飘飘,全然不是被圣唐军马杀戮的那些丑陋的贱种。不过在西海地区远不如他妹妹——麴步都子出名。比他还美艳十倍,人称“灵贤菩萨”。

“此言甚是。”青海军部秘书大臣,韦*吉本秀亭颔首道:“一则投其所好。二来,军中压抑,看看圣人会不会欲望暴起,马上而崩。”

“房中事,可以延年益寿,亦可杀人。知其用者可以养生,不知其用者死………”他侃侃而谈,表情严肃:“很清楚,圣人就是只食髓知味,而不知其用者。”

东衙大相默然不语。

送女人简单,这么多人口,也不缺女人。可送给皇帝的“美姬”,身份容颜都不能差,现在正是行军途中,哪里有?

但一想到残酷的战争降临在头上,无论输赢,东衙大相便浑身不自在。

“便回乙弗城,在各大氏族挑选二十位美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