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临行准备一(2 / 2)

加入书签

林青禾闭了闭眼,将那几样首饰重新包好,放入怀中贴身的口袋,沉声自语:“林妈妈,对不住……我拿去换命了。”

她知道,林母若还活着,也会这样做。

世道艰难,死物不值一提,活人活命才最重要。

*

蝉声在焦黄的树冠中断断续续地响着,远山云层沉沉压下,像是下一场暴雨正潜伏在天边。

林青禾背着个粗布包袱,脚步沉稳地往村口那栋砖瓦房走去。那是小伊村村长赵老汉家,全村数得着的富户,也是如今村中最大的存粮人家。

她敲门的时候,院里传出几声狗吠,一个穿青布短褂的老者推门探出头,见是她,眉头微挑:“是青禾啊,可是有事?快进来。”

赵老汉年近六旬,膀大腰圆,膝下两个儿子皆在外服差,如今留守村中,颇有声望。林父出征前与他交情尚可,林母去世后,他也算照应过姐弟几个几回。

屋内光线昏暗,土灶边挂着两串风干地瓜米,墙角几口陶罐整齐码着,一看便知家底厚实。

林青禾也不绕弯子,当着赵老汉的面,小心将包袱解开,摆在桌上。

“这是我娘留下的东西,本是给我和弟妹的,现在要换些吃的。不是讨要,是换。”

赵老汉低头仔细看了看,沉吟片刻,伸手捻起金钗端详一阵,方开口道:“这些成色不差,但你也知荒年粮贵,如今一个铜板都能当银子使。”

林青禾点头:“我知道。只求能换些能吃的,白米白面我不奢求。”

赵老汉瞥了她一眼,略带赞赏地点点头,终究没欺她孤儿寡女。他从后屋叫来儿媳,搬出三十斤晒干的地瓜,装了两口小布袋递过来。

“这些地瓜米,搁在阴处能放月余,你们姐弟仨,省着吃,半月有余。”

林青禾估了估,三十斤地瓜米若每日每人两顿,每顿三四两,确可吃半个月,勉强算是公允交换。

她正要收起袋子,赵老汉忽又摆摆手:“你等着。”

不多时,他从后屋抱出半袋杂和米,低声道:“这些是家里留着过冬的,粟和高粱掺的,粗得很,嘴巴扎人,你们年轻人扛得住。也算是还你们父亲一份人情。”

林青禾心头一震,这些粗粮虽不上桌面,但在如今也是命根子了。

“赵叔,多谢。”她顿了顿,又低声说:“眼下虽开始落雨,可这场雨怕不是什么恩泽,我准备带青山青麦离开了,您也多留个心眼儿。”

赵老汉眉头一皱:“你啥意思?”

赵大娘在一旁择着菜,听林青禾提起要带着弟妹离开,忍不住插嘴道:“这才下了几场好雨,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