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2章 长安候,你这是乱来(1 / 2)

加入书签

孔鲋和淳于越等人已经吓得脸色煞白。

孔鲋慌忙上前,再次拱手道:“陛下!孔鲋断无此意!陛下莫要误会!”

“呵?”赵凌冷笑一声,“看来孔老先生对朕所封博士御监一职甚是不满,与朕言谈,既不愿带上官职,甚至都不称臣,既然如此……”

“陛下!”孔鲋已经麻了,连忙打断赵凌后面的话,“臣博士御监孔鲋绝无对陛下不敬之意,只是扶……只是长安候仗着陛下恩宠,竟然擅自更改儒家典籍,臣身为博士御监,实难容忍,故而才言语过激,望陛下恕罪!”

孔鲋实在怕赵凌一句既然如此之后就将他罢官,然后召回儒家门生,不再重用儒家,只能硬着头皮打断赵凌的话。

因为刚才赵凌挑他没有称臣,也没说官职的刺,谈及扶苏的时候,更是直接称其为长安候,再不敢直呼其名。

“噢?如此吗?”赵凌把接下来的话给收了回去,只是冷冷地看着孔鲋。

在赵凌看来,西汉董仲舒等人改善过后的儒家学说是可以用来稳固皇帝统治和教化百姓的,那也是可以成为大秦为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就目前先秦时期的儒家学说,尚未成体系不说,单纯的强调“仁政”“民本”“礼治”,并无实践空间的理论学说。

不能用来巩固统治,要它何用?

冯瑜跟着扶苏编撰《万民典》,本就是赵凌授意,作为赵凌的得意门生,他完全可以发挥出董仲舒的作用。

只是这样的理论,如果由扶苏提出来,效果会更好一些。

扶苏之前就是儒家门生,他又是嬴政的长公子,赵凌封的长安候,虽无实权,但地位尊崇。

冯瑜一个籍籍无名之辈,提出如此划时代意义的言论,自然是会遭受一些非议。

很显然,冯瑜给扶苏说通了,扶苏也认可这样的做法。

只是这一次扶苏没能像之前那么刚硬,面对儒家的领袖,曾经的师长,提出在当今看起来离经叛道的言论,他也变得有些不够自信。

毕竟还未实践的东西,他又怎敢断言一定该这么做呢?

扶苏的眼界和才华都是上等,却是缺了嬴政那股子天下唯吾独尊的霸气。

孔鲋在赵凌的凝视下莫名的心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