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扶苏之才学(2 / 2)
以扶苏的聪慧只要不再对儒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站在皇帝的角度去思索其中的缘由便不难理解。
嬴政一心想要以法治国削弱儒家的影响力从而实现思想上的统一。
而赵凌之前在常奉府宣称要以儒学为尊还打算让儒家门生在乡里郡里建立功德碑以名留青史这显然与嬴政之前推行的政令背道而驰。
真要是按照赵凌所说的去做不出十年儒家在大秦的影响力恐怕将足以动摇大秦的根基。
“诸位爱卿对此可有异议?”赵凌面色沉着可内心却暗自欣喜他其实就盼着有人站出来反对。
一旦有人提出反对他就正好顺势允许不止儒家一家去做这件事。
大秦的勋贵众多有钱又有学识的世家大族更是不少他们怎会眼睁睁看着儒家一家独大呢?
大家相互竞争形成“内卷”之势这才是赵凌真正期望看到的局面。
正所谓求上得中如今在扶苏提出异议之后这样的局面儒家依旧能够接受说不定在他们心中还对赵凌感恩戴德呢。
儒家的孔鲋和淳于越等博士率先表态:“臣等并无异议。”
在他们看来赵凌既然已经表明要使儒家为尊如今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肯定是迫不得已。这个时候他们若是反对那这个难得的机会可就彻底没了。
与嬴政在位时以法家为尊推行焚书坑儒的政策相比如今的局面对于儒家来说已然是再好不过的消息
了。
张良和尉缭身为赵凌的心腹,此时却并未立刻表态。他们二人紧皱眉头,似乎在权衡着其中的利弊。
西文彦等人此前已得到赵凌的恩宠,深知未来将有无数财富等待着他们。
而且,他们手下的门客若能借此机会被推举进入朝堂,也是一大幸事。
他们看重的是,一旦完成赵凌所提出的要求,便可以将相关人员的生平与功绩上报给赵凌。
以三大氏族的雄厚财富,立碑之事自然不在话下。
更重要的是,朝堂上那些有实权的官职,正是他们安插自己人的好机会,此刻也是他们向赵凌表忠心的绝佳时机。
于是,西文彦带头说道:“臣无异议。”
孟巍然和白祁也纷纷回应:“臣无异议。”
蒙武则紧皱眉头,沉默不语。
他心中清楚,赵凌此举是在一步步改变之前《商君书》所推行的一些政令。
大秦一直以来以军功作为官员晋升的主要条件,诸子百家的诸多学说大多被禁止传播,其目的就是不想让百姓分心,避免他们浪费时间在无关之事上,而是希望百姓专注于开荒垦地,发展国家实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