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1庭议(2 / 2)

加入书签

殿内逐渐寂静下来,灵沃官员渐觉气氛不对,话音也慢慢低下去,最后见众人都看着自己,干脆便噤了声,不敢再发言。

沈行约默不作声地扫视过众人,又复看向徐阜,眼中闪过一丝晦暗之意。

徐阜忙上前道:“诸位同僚,请听我一言,眼下时局艰难,各郡的情况都差不多,臣以为,困则思变,应急之用,是否可以郡内官产作为抵押,向各地商户、钱庄借贷?以解燃眉之急,关于臣所提的这一点,还请圣上裁夺??”

沈行约沉吟片刻,道:“徐大人所言不错,非常之时,应用非常之策。”

“朕已决意,允许各郡郡守开库银应急,各项支出,需详尽记簿,今日朝会后,朕会派出监察史,督查各郡城的治理工作。如真有像你等所说,郡城库银见底的情况,可以特例向民间商贾借贷,视以往批示流程来定,所贷之资,需妥善调用。此外,新税制度已在荥台颁布,此事关乎重大,朕意,将新税制度推行至灵沃、北地两郡,监察史出使外郡,也会奉旨督办。”

说完这一通长篇大论,沈行约眉目舒展,回身喝了口茶,又道:

“传旨下去,晓谕天下富商,即刻以讨逆之名筹募军需,根据所捐献的钱粮等级,赏赐爵位荣誉。”

众人纷纷跪地,长声道:“陛下圣明??”

眼下,最要紧的钱的问题暂时解决了,沈行约缓过口气,孙隆又道:“陛下,关于荥坝边军叛乱的事情,臣愿领兵,前往平叛。”

沈行约才刚坐下,喝下去的那口茶梗在喉头,一时又把他给噎住了。

孙隆奏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先将荥坝军力整合,收入麾下,再一致对南边发起总攻,夺取华封内郡。”

沈行约听过,微微地扬了扬眉头,面色不置可否。

局势任谁都看得明白,只要能将荥坝的兵力收整过来,就可无后顾之忧,全力攻取华封。

届时,整个充州的局面就做下了。

可目今的问题是,谁来领兵,这一仗又该怎么打法,在确定这些之前,还有个可能存在的变化,需要放到一块考虑,那就是义军头领张淼和彭帜,关于这两股势力的处置和安排。

沈行约之所以迟迟未见那两个使者,也是有这一层的考虑。

殿内静默片刻,张衍进言道:“陛下,您看是否可调北地郡兵,就地将反叛势力镇压,这样一来,既节省时间,又节省了资源兵力。”

北地官员当即道:“陛下,非是我等不愿为国效命,只因北地连年战乱不停,消耗巨大,郡内兵力严重不足,只怕到时……非但不能擒贼,反被贼军围困,成为拖累。”

沈行约不易察觉地皱了下眉,一手搭在膝前,指头轻叩。

孙隆道:“陛下,臣率一万兵士北上,到北地后再与北地郡兵会师,双方联合,或可一战。”

有人道:“或者……可从彭帜处调将,急援应战。”

“断不可如此!陛下,若此时再从义军中调将,无异于将眼下我方无将可用的处境告知于天下,届时,局面一旦发生变动,其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遣兵调将一事,众人在殿内争执起来。

沈行约翘起一膝,看着御下,忽地就生出了些许感慨。

他想,寒酸是寒酸了点,可总归是有了几分朝堂的样子。

从浑北出逃,一路走到今日这步,不容易啊!

眼下荥坝叛军的麻烦要解决,张淼和彭帜的问题也要处理,这两个人都是起义军头目,要安抚他们,也要适时地给出好处,不然没人会为他卖命。

朝会之后,选拔出的监察史跟随两地官员赶赴郡地,沈行约又召使者前来陛见。

张淼和彭帜这两人,虽相隔两地,打得却都是同一个主意,前番这两人出兵勤王,既是投诚,也是试探,现下,和燕廷那一仗打胜了,于是二人又派出亲信,一是想来查探战后的风向;二来则是为了正式地向他讨封求赏。

使者走后,徐阜请示道:“陛下,如此回复,只怕张淼与彭帜二人不会就此松口……”

今番遣走使者,沈行约并未赏赐他二人高官厚禄,只是以天子身份,向这两位义军统领送去战胜的表彰诏书,额外赐了一级爵位。

他的意思很明显,张、彭二人太不懂规矩,如今义军已经归附,而他二人避不谈整军检阅等事,更不曾来往荥台请求陛见,朕连这两人的面都没见过,单单派个使者过来,就要请功,算怎么回事?

即便他二人在关键时刻出了力,可这未免也太心急了些!

况且,这才仅是打了一仗,又是险胜,难不成就要给他二人拜将封侯?

如若真这样做了,那么等到华封郡攻下时,又该如何赏赐?等到兵马攻入幽州,是不是这两人还要站到朕的头上来才够?

自然,沈行约的这番想法不能明着说。

徐阜眸中满是担忧,沈行约看了他一眼,道:“你去着手准备,不日召张淼与彭帜二人到驹骊,朕要亲设酒宴,款待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