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7章(1 / 2)

加入书签

听了她的话,几人这才明白,为何她方才接过银子时会松了一口气。

下一个升起的念头就是??这姑娘果然是寄羽的亲妹妹。

他们兄妹两个都是一样的,从来不掩饰家中积贫,也完全不因此而自卑。

在书院的时候,陈寄羽就是靠给书院做事、抄书来度日。

每月考试拔得头筹,得到嘉奖,银钱都是寄回家里。

两年多时间,他一直是两身袍子,洗得《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过了自己的考篮,朝着灯笼底下去。

通过检查,拿了考票,前往考场。

入场的考生各自分在何处,考票上都有写明。

几人分别,各自走向了自己的位置。

他们这一次的运气都还算好,没有人分到茅厕近旁的号房,要顶着那味道考天。

陈寄羽错过了年前的乡试,这是他第一次真正上考场。

哪怕江南贡院设立在旧都,是大齐最大的考场之一,这里的号房也一样狭小。

进深宽度都不超过一米,由两块木板组成了桌椅,等到天明之后发下考卷,他们便在这里面作答。

书院的副山长虽然只是副职,却是个科举高手。

提前带他们来状元巷租住,就给他们讲了乡试的要点,还模拟过一次,让他们不至于一进去两眼一摸黑。

陈寄羽把自己的考篮放好之后,心态很快平复下来,按照副山长所教授的经验,将高的那块木板放下来,与低的木板拼到一起,然后开始休息。

乡试一共要考场,第一场经义,第二场公文,第场时策。

场之中,第一场是重中之重。

只要第一场考得好,后面两场基本上就算是走过场。

只要过得去,都能被取中。

他们排队检查,进来得早的,休息的时间就多。

仲秋时候,晚上还是有些凉意的,不过不到冷的地步。

这一次从入场到取号,都很顺利。

陈寄羽放松心神,很快就睡着了。

直到第二天天亮,巡查的军士把他们挨个叫醒,他才醒来。

吃过妹妹准备的干粮,他精神抖擞,开始准备考试。

大齐的乡试,出四书题道必答,五经题各四道,由考生自选本经作答。

一整个白天、六个时辰里要作七篇八股文,黄昏交卷,对考生的考验不可谓不重。

不过这方面,副山长依然传授了诀窍:“……第一场七题,以前题四书为重。考官阅卷,每天要看那么多的卷子,不可能把所有的文章都看完。”

贡院对面的茶楼里,副山长等一早来到了定好的包厢,准备在这里等他们第一场结束。

他看陈家这个小姑娘一个人,显然也是打算来贡院外面等,便邀请她一起来。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纳兰十七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