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1 章(1 / 2)

加入书签

秋时,草木金黄,日渐凋零,唯有眼前这竹林,依旧色如凝翠、亭亭而立。

明媚的阳光穿透竹叶,斑驳了一地银碎。

江少川如约来至竹屋,望着环绕的翠竹,静听秋风撩拨,如轻抚琴弦,于竹叶间,发出婉转的低鸣。

心境不同于昨晚宴时的百味杂陈,倒是平静悠然。

昨夜出了寿安院,行至半途方想起,这花好月圆的团圆之夜,府内仍有一处,仍旧只身孤影、不得团圆。

以往每一回中秋,为避免诱起祖母心病,阿兄他,总是独自过节。

其实,也不止中秋,年年岁岁,日日夜夜,阿兄都躲在凌院,从不踏出院门半步。

时至今日,江少川才恍然,阿兄他,该是孤独的。

想罢,江少川调转方向,迎着夜色悄声往凌院走去。

刚走至门口,便瞧见嫂嫂伏在阿兄肩侧,两人背对着他,抬首遥望天上月。

不时传来几句笑声,听得江少川心内一怔。

阿兄,原也是会笑的。

他怔怔地看着面前恩爱的佳偶,终于理解了那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以前的他,总是想不明白,阿兄脾气又臭又硬,嫂嫂为何要选择嫁他。

高门贵女,哪愁佳婿,可她却油盐不进,认定了江承峰,毅然决然选了这条‘不归路’,只求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王氏嫡女,在阿兄断了双腿的第二个月,力排众议,自披霞服,孤身嫁入江府为妇。

问世间,能有几人做到如此地步?

二十多年前的故事,放至今日,仍有许多人笑她痴儿。

可个中滋味,又岂是外人能言说的?

至少,在江少川眼中,阿兄的温柔,全给了嫂嫂。

能与心爱之人相守,哪怕步履维艰,也是快乐的。

江少川突然觉得,自己来之前的想法有多么无知。

阿兄有嫂嫂,又何须他人的怜悯?

江少川抬头,望向天上那一轮皎月。

而他呢,他是否,也能等来如嫂嫂一般,能与他相守一生,恩爱两不疑之人?

人生不过百年,若能得一钟情,死也无憾,又何苦瞻前顾后。

一片竹叶飘过,落在江少川的衣襟前。

他捻起绿叶,轻轻一掷,叶儿迎风闪动着翠翅,飘向了远处。

这一刻,江少川似也下定了决心。

既动了心思,试一试又有何妨,他不会再躲,亦不会,再将她推出去了。

天若有道,自让有情人结就眷属。

江少川已备好了说辞,无论待会姑母提出什么要求,只要他能做到,定尽力成全。

就当替她,补偿以安的吧。

然而,等了许久,仍未见兰夫人的身影。

就在江少川准备离开时,屋外突然响起了轻微的脚步声。

江少川从椅上起身,来至门口正欲行礼,却见来人并不是姑母,反倒是方才所思的面孔。

他眉头微拢,“怎么是你?”

林娇娇则娇俏一笑,“为何不能是奴?”

说着自行入内,将手中食盒放至案上。

她动作不停,将那碗红豆百合羹端出,朝江少川道:“这是兰夫人命奴送来的,二爷等了许久,也该饿了吧?快些尝尝罢。”

江少川听罢,方觉腹内空空,确实有些饿了。

他来至案前坐下,望着桌上的甜羹,启唇问道:“姑母呢?为何不来。”

“说是有事耽搁,来不了了。”

江少川不动声色地勾了勾唇,他这姑母,可是全府最最清闲的存在,她能有什么事?

罢了,终归会来寻他的,由她去吧。

江少川摇了摇头,拿起羹匙,舀起一勺吃下。

刚入口,便察觉味道不对。

“这羹,真是姑母叫你送来的?”

“当然。”林娇娇倾身,望着江少川紧皱的眉眼,“可是有什么不对?”

看着女子清澈明亮的眼眸,江少川误以为是自己尝错了,又舀起一勺放入口中。

不对,这羹不对。

江少川神色微沉,将勺子搁下。

他也不说话,就静静地看着桌上的红豆百合羹,一动未动。

林娇娇见状,故意问道:“二爷不饿吗?怎不吃了?”

说着自行端起那青瓷碗,脸上不解,“奴来前,也被赏吃了一碗,炖煮得绵密可口,并不难吃呀。”

江少川听罢,仔细打量起林娇娇,玉颊樱唇,神情自得,并无任何不妥。

“放下吧,我不饿。”

林娇娇心内轻嗤,这嘴还真硬,都近未时了,哪有不饿的道理。

她紧盯着江少川的神色,不错过分毫。

很快,便发现了端倪。

只见男子额边隐隐渗出薄汗,脸颊也透出淡淡的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