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密谋(1 / 2)

加入书签

“没、没什么。”

刘弘基尴尬地笑了几声,虽然不明白自己哪里说错了,但他明智的选择闭嘴。

眼见李世民冷哼一声,刻意挺了挺脊背,杜怀信憋住心底的笑意,赶忙打起圆场:“这是夸二郎心善呢。”

“二郎可还记得投壶那日?”

果然只有少年人很在意自己的年纪,这一点上,居然连李世民都不能免俗。

杜怀信看着故意绷着张脸的李世民,终于忍耐不住,咳嗽几声,将手捂住自己的嘴唇,实则是为了掩饰再也压不下的弧度。

李世民瞥了眼杜怀信,如此拙劣的演技,把他当睁眼瞎了不成。

看来还是习武的力度不够,回头就多安排几个人,好让他知道,不是什么人都能笑话的。

内心出了口气,李世民这才把目光放到刘弘基身上,仔细这么一打量,才发觉眼熟得紧。

“你是——”李世民拖长了音调,蹙眉回忆,终于从脑海的小角落里翻出了一段记忆。

“当日与我们擦肩而过的那人?”

“你居然还记得我?”刘弘基惊讶,本就是一面之缘,没想到这个散财童子记性这么好。

“怎么,你来留守府所谓何事?”

李世民目光越过刘弘基,落在杜怀信身上,继续道:“若是来应募的,就跟着我们二人走。”

“不是,”刘弘基摆摆手,凑近二人低声道:“我是听说留守在招募门客,若是留守不嫌弃,我觉得我可以胜任。”

这就有意思了,原是冲着从龙之功来的。

杜怀信将凑到面前的脑袋推开,指指身边的李世民,意味深长道:“你算是找对人了,我身边这位,便是留守府的二郎君。”

从天而降的喜悦一下便把刘弘基砸懵了,他当日可是真真切切围观过全程的,相比目前飘渺虚无的留守,他更愿意结交近在眼前的李世民。

刘弘基左右看了看,确定周围无人偷听,不死心又上前几步道:“可我身份有疑,逃了征辽东的役,又以盗马为生。”

“你家留守可能庇护我?”

杜怀信还当是什么,拍拍刘弘基的肩膀轻笑道:“我同你一样,也是逃兵。”

总之现在的留守府内,一个两个全是逃兵,李世民没多大意外:“行,跟我进来吧。”

世道如此,不过是想活命罢了。

这场规模不大的募兵,一直持续到了三月中旬,因为此时一个更不幸的消息传入,那就是刘武周已经攻下了汾阳宫。

不仅如此,刘武周还与突厥暧昧不清。

这边献上了汾阳宫的宫女,那头送来了大批战马,一鼓作气直接打下了定襄,在突厥人的册封下,自立为王,号定杨天子。

王威与高君雅二人终于忍不下去了,李渊是皇亲国戚,他们可不是。

若是消息传到江都,杨广或许会继续宽恕李渊,但于他们则可能是灭顶之灾。

不过一个监视的活,哪个人不能干。

唐国公只有一个,但太原副留守、武牙郎将可以有很多个。

李渊依旧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在李世民的催促下,才慢吞吞地招募将佐,共商大事。

王威与高君雅的意思很简单,不能再拖了,事急从权,凭着李渊的身份地位,暂时专权兵事是可以理解的。

李渊顺水推舟接下的二人的奉承,同时任命王威与裴寂检校仓粮,分配军户。

高君雅巡逻城池,分配守城器械,所有人都在严阵以待。

李渊不再掩藏自己的心思,理所应当地开启了一场规模更为宏大的募兵。

期间,李渊只费了点心思,便轻而易举把刘文静从牢狱中捞出。

前后不过一个月而已,但大敌当前,也无人敢在李渊面前闲言碎语,至多背后发泄两句牢骚了事。

这下自己人基本算是齐了。

李世民、杜怀信、刘文静、刘弘基、长孙顺德等人各自募兵,轰轰烈烈的架势,一时席卷整个太原道。

李渊也在这种情况下遣人秘召河东的李建成等人,与长安的柴绍李秀宁二人,汇合共谋大业。

———————————————

与太原更近的河东先一步收到了消息。

河东李府别院,李建成盯着下头站着的密使,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非是他不愿现在就走。

而是一则若是男丁全部出走,难免引人怀疑,二则李渊吩咐潜结英俊的事他根本没有办成,就这么空手而去,难免惹得李渊心中不悦。

更别提李渊身侧还有个向来得宠的二弟,李建成下意识握紧了拳头。

他与这个二弟自小便不甚相熟。

他自小受的是长子世子的教育,从小便被告知要继承国公的位置,在李渊外任之际,向来是留在老家的。

而二弟,却是一路随李渊赴任各地,根本连面都没见上几面。

哪次不是来去匆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