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等待(2 / 2)
“只注射了半小时的量,应该马上就能醒。”
得到这样的回答,柳雨菲心里的石头也放下了。
可是半个小时过去了,赵小刀还在睡…
一个小时后,还没醒!
所有人都慌了!
李秋白突然想到了什么,大喊道:“快!送医院!”
叫了救护车,众人马不停蹄的跟随去了医院!
某医院,抢救室外。
“这…怎么回事啊?”
李秋白也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来不及想太多李秋白的心思全都在抢救室里的赵小刀身上。
“我没想到…她会这么演。”
柳雨菲掏出一盒洋烟,递给李秋白一根。
“菲姐,我自己来。”
最近不怎么抽烟的李秋白也破例点上了。
“她这种演戏模式,太危险了。”
柳雨菲哪里看不出来,小颖这样的演戏模式,就是传说中的体验派!
有专业人士归纳,演戏法则,分为好几种流派。
有表现派、本色派以及体验派。
还有很多很多其他流派,但在电影表演方式当中,主要就是这三种流派。
墨国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认为的表现派,是戏剧演员不应当和角色合为一体,而应当和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作出评价,故称之为“表现派”。
表现派强调‘离间’,最初是用在话剧、舞台剧表演上。
这是和其他流派最大的区别,也是布氏和斯氏理论的最大区别。
因为布莱希特不是从剧本色的立场来阐述剧本,而是从社会立场来加以阐述。
他认为:“观众并不是邀请来沉浸到情节中去的,也不是被情节赶到这儿,又驱使到那儿。”
他认为观众应当有自己的眼光,对戏剧情节进行判断、评述,并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角色。
“问离”是一种使观众跟舞台上表现的事件保持距离的表演技巧。
的目的是,消除舞台和观众厅之间的魔力”,不制造特殊环境氛围,演员也不是用奔放无羁的热情来煽动观众的情绪,也不用炽烈动人的表情来抓观众的心神。
这点在电影中也同样试用。
不让观众如痴如醉地.沉浸于戏剧之中,消极被动地跟着戏剧人物沉浮,而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创作,清醒理智地关注社会、评价人生。
本色派就比较好理解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李秋白前世里的现象级喜剧《爱情公寓》里的曾小贤,演员陈赤赤就是本色出演。
而后他演其他电影或者电视剧,都有曾小贤的影子,这怪不得观众有刻板印象,因为他本人的戏路就是这样,演什么都像曾小贤,演什么都是在本色出演。
好在观众喜欢曾小贤,代入起来也自然,他本人也许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就没有想法子脱掉这个标签,反而依靠这样的形象观众缘越来越好。
刚才柳雨菲跟李秋白讲到了体验派。
这恰恰和表现派截然相反!
也是大部分新演员,容易上手的方法。
这种方法,深受斯坦尼弗拉斯基戏剧表演理论影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消灭演员和扮演角色之间的距离,达到演员的内心和形体要与扮演的角色;有机统一。
演员在舞台上真正地生活,而不是‘表演’。
因为他要求演员和其扮演的角色的思想、情感、精神生活完全一致,所以称之为‘体验’艺术。
斯垣尼斯拉夫斯基对演员正确体验角色的主张是:“要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地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
斯垣尼斯拉夫斯基还认为,创作的目的远远不止于此,还要求:
“演员应该在每个角色中,在每一个演出中,不仅创作出角色的精神生活中有意识的部分。还要创造出无意识的部分;亦卿最堑要的、最深邃的、最诚挚的部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