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一心求醉(1 / 2)

加入书签

“朕以为,孝固然重要,可以要适当听取大臣们的意见。”许意安犹豫了一会道。

话音刚落,下方一众大臣高呼陛下圣明。

在大臣们声响震天的呼喊中,屏风后是太凤君咬牙切齿的声音:“明儿回不来,你那凤君更不会好过。”

许意安眸色暗沉。

她有好好思量,若是把三皇子接回京,届时大臣们必定要闹得不可开交。

可若是没有将人接回京,沈枫眠定会每日受尽太凤君的蹉跎。

他最是心狠,不达目的不罢休,她倒是没什么,可崔太医的话还在耳边回响。

她的凤君身体不好,伤及根本将来可有得罪受。

如今新伤叠旧伤,加他现如今体寒,再被为难下去便成了病美人。

许意安出声打断大臣们的声音:“既然孝道固然重要,不若诸位爱卿成全了朕的一片孝心。”

底下的大臣们闻言又静若寒蝉。

张太傅脸色涨红,她感觉自己被戏耍了一番:“陛下若执意要所谓的手足情深,寒了大臣们的心,那微臣还是告老还乡吧。”

母皇生前最是看中张太傅与陈丞相两人,临终前专程将两位大臣封为托孤大臣。

两个老臣是处处替她考虑,即使她现在是个没有实权的傀儡。

陈丞相没有说什么,大殿之中唯有张太傅气红了脸高声反对。

太凤君敲了敲凤椅,出言道:“张太傅是人老了,竟然跟着犯起糊涂来,这么想告老还乡,哀家就成全你。”

朝堂上,太凤君一向跟她不对付,今日借着她为此事大闹,就要借势除掉她。

“张太傅为官多年,颇得母皇赞赏,父君如此将人革去不妥。”许意安温言劝说着。

张太傅今日就是铁了心,她板着一张严肃的老脸道:“陛下不必为老臣求情,今日陛下若是执意要郡子回京,老臣这官便是辞定了。”

“好好好,”太凤君连着说了三声好,明显听得出他是动了气,“说到底倒是哀家的不对了,张太傅藐视皇权,不敬尊上,革去官职。”

听到他如此荒谬的言论,有大臣冷哼一声反对道:“太凤君这一招杀鸡儆猴,吓得满朝文武谁还敢多言一句,难不成人人反对人人革职?”

赵御史是中立一党的老臣,从不轻易发言,今日居然当众怒斥太凤君。

太凤君轻轻叹气,语气不再如方才一般生硬:“看来赵御史也是对哀家颇有怨言,可张太傅多年不敬于我是有目共睹,革去官职已是板上定钉。”

张太傅气得胸膛一阵起伏。

她没想到自己这么大年岁了,本来是平步青云,临了甚至不是辞官告老还乡。

被一深宫男子如此侮辱,直接被夺去官职,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

听着太凤君示弱,镇抚大将军开了口:“太凤君不必伤神,臣以为,既然陛下有此孝心,不若将三皇子接回京,封为大郡子。”

屏风后,太凤君不再言语。

即使隔着一层薄纱,许意安仍能感觉到他阴沉沉的目光。

答应太凤君将三皇子接回京不过缓兵之计,她若是真好好将人安排在京数年,母皇都会被她气得活过来。

母皇自有母皇的考量,许臻明当年既然被驱逐出京,就万没有再入皇家宗牒的道理。

满朝文武都在等许意安这个当朝天女发话,她却迟迟不开口。

舒亲王款步走了出来,朝着她道:“臣认为陛下所言有理。”

不顾身边大臣们惊异的眼神,她的皇姨母就在下首定定的看着她。

谁人知道舒亲王怎会突然支持太凤君的提议,她一贯是不屑于朝堂政治的。

许意安了然,当即道:“此事就这么定了,即日派人将郡子接回京,好生安顿着。”

“陛下。”张太傅恨铁不成钢地高声呼道。

见她不再理会,张太傅狠狠地将官帽置于地上,三拜九叩的退了出去。

明宸三年,张太傅被太凤君夺去官位,备受百姓赞扬的老臣就此告老还乡。

百姓都道荒唐。

堂堂女尊大国,竟由男子当权做主。

男子当权,国库亏空,百姓民不聊生。

栖凤殿。

沈枫眠睡得天昏地暗,方醒来就听闻许意安要将蜀中的郡子接回京。

郡子并非皇室血脉一事,大臣们都是心知肚明。

许意安那天为了保下他,答应太凤君将郡子封为三皇子,还要澄清身份。

朝堂一阵乌烟瘴气,百姓都是敢怒不敢言。

可他哪里值得许意安这般待他。

或许,是因为他是许意安现如今唯一的选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