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32(2 / 2)
固然,李隆基是为了让杨玉环高兴,但其中未必没有政治考量。那个时候
340;安禄山有在边疆建立的军功,又手握重兵,不服从朝廷的管束。为了拉拢安禄山,以此稳固边疆安稳,李隆基自是想办法。
而安禄山在朝堂上也没有关系,恰逢杨玉环喜欢他的胡旋舞,再听上唐玄宗对她的那些有关于夸奖安禄山对他特别忠心,待他就像亲子。杨贵妃听着他的话又看安禄山就说像是儿子。
安禄山自是投之以好,本来就是想要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结果杨贵妃就说出那种话,怎么可能不欣喜若狂啊?!
但凡李隆基说出安禄山的年龄不符,直接拒绝,杨玉环还会认对方为养子吗?
我不知道别的皇帝在听到这样的话以后会不会同意,但我们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居然就同意了!
居然同意了?!李隆基你有没有想过安禄山并不是几岁的孩子?你就同意了?!还将安禄山认为义子。
所以,我们这位安禄山大果子便以48岁的年龄认了32岁的杨玉环当了母亲。
义子是什么?虽然无权继承皇位,但也在无形中滋生了对方的野心。
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有没有想过这样的行为会带来多大的问题呢?那是义子,不是椅子哦!
对于这件事有人说是唐玄宗的制衡之术,但作为皇帝认义子,还是那么年龄大的义子,真不知道该说是自信不会有事,还是盲目信任。】
【昭明:后来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发生了安史之乱。大唐从盛世走向衰弱,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后经济受到了重创,我的盛唐啊!李隆基真是要气死人了!】
【环环相扣:提起认母子这种事,我就想到一些人造黄谣,说是玉环帮安禄山进行洗三,两个人发生了什么不正当的关系。在《旧唐书》《新唐书》都只写了玉环认安禄山为母子的事。
野史上面也只写了安禄山心动,在知道杨玉环死后发出长叹。哪怕是提到的洗三之事,唐玄宗也去观看了,结果有些人就像是天天待在杨玉环床底一样,待在皇宫一样,把事情写的活灵活现,好像是真的发生了什么不清不楚的关系。
如果真的发生了,李隆基会不知道吗?他是个皇帝,会容忍那种事情降临在他身上吗?】
【柏林:这历史上被造黄谣的女子还不够多吗?哪怕是现在,也依旧有人对女孩子造黄谣。】
【人类欺诈:之后一定要来一期那些被造黄谣的打假主题,现在我们接着来说安史之乱的事情。当然,在说之前,还是先再骂一次李隆基,怎么就不能进行寿命捐赠呢?而且前面姐妹说的认义子后,我们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还任由安禄山出入皇宫。】
处于唐玄宗前期的李隆基感觉自己再次迎来了朝中大臣的视线。
这让他都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了。
他只知道,神迹内的唐玄宗可能是太过沉浸于盛世繁华的场景下,如果当时真的处于盛世,做出那样的行为无异于增添了一把火。突然间,他感觉发生所谓的安史之乱好像也属于正常的显现。
里面的他完全陷入了自傲、盲目自信的姿态,沉湎于其中。
尤其是连自由出入皇宫这种事情都能够同意,已经不是简单的自信了。
他突然有些想要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盛世场景让他对这些事情都不在意呢?
哪怕他是“他”,有些东西也着实理解不了。
??
相比之下,有些人则是更多关注杨玉环认安禄山母子后发生的那些事,比如提到的“洗三”。彼此之间还互相开玩笑,再次的出现了造黄谣的场景。
似乎在他们的心中,女子的行为都能够解读出来任何的意思。
为此,他们还调笑着互问:“不知道皇帝怎么想的,遇到那种事居然还不阻止?”
作为唐玄宗后期的李隆基虽然没有听到这些戏言,却也能够想象出来那内容出来后别人的看法。
对此他看着垂头倚靠在他身上的杨玉环说道:“朕自是信玉环你不会做出背叛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