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心中良知,善恶生死(2 / 2)
在丰安城内,作为这些世家大族的代言人和领头羊的,无非就是四个官员。
县丞李水、主簿杨超、县尉李杰,还有典史马山。
这四人,就是丰安城中世家大族的领头人。
同时,也是丰安城中,朝廷的门面,朝廷政策的执行者和诠释者。
当然,还有依附于他们,和他们利益互相交错的,那些势力更小一些的世家之人,或者放下一切,甘愿沦为世家大族奴才的小官员的武者。
黄安看得很透,要想干掉丰安城内的世家大族,最应该干掉的,就是这四人。
强行用武力剥夺他们手里的权利,是行不通的。
暗杀一个可以,同时暗杀四个,也不行。
当官,最要注意的就是官场规矩。
要明正典刑,要光明正大,要让政治对手想要借此发难,都找不到漏洞。
而要绊倒这四人,给他们定罪,就要有证据,能让朝廷认可的证据。
而这种证据,在黄安看来,其实是可以炮制的。
这就叫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当然,黄安不认为自己需要走到炮制证据,做假证的程度。
他只需要暗中引导舆论,一手武力,一手银子,一切世家大族在他面前,都会如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以他对丰安城吏治环境的了解,一巴掌拍死十个当官的,其中八个都罪有应得。
剩下的两个中,一个,只能说死得太便宜了。
还有一个,可能勉强才能算是个人。
史书上有圣贤之人吗?
有,但极少。
或者说,以当代的观念看,根本没有。
被歌颂的,提倡一夫一妻,解放妇女的康友为,取了六个老婆。
最后一个老婆,是他在58岁娶的,他的第六任老婆,以黄安所处时代的划分标准中,属于还未成年的女人。
存天理,灭人欲......
曾剃头.....
当初被世代歌颂之人,以现代的眼光看,就是十恶不赦之人。
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名字的,不论好名恶名,都是当时的人中龙凤,天之骄子。
而同时代的更多者,都是衬托他们光辉的绿叶。
在律法和监督手段如此落后的大明帝国,指望一个基层的官员,一个世代控制一县,世代是人上人的世家官员,去办好事。
这件事出现的概率,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能的奇迹。
而黄安,不相信在丰安城,会有这样的奇迹。
他不甘于当一个碌碌无为者,不甘于随波逐流。
既然他现在有能力,那么他选择以自己所受之现代教育,以自己心中之良知,去丈量整个丰安城所有官员的善恶生死。
他们,该死。
黄安不是好人,他没功夫辨明这些背靠世家大族而上位的官员的好坏,他擅长一棍子打死,然后另寻他人,另起炉灶。
昨夜和晁穆交流过后,黄安完成了计划前的所有准备。
可以开始了。
此次,他就要在这陌生的丰安城,来一场彻彻底底的革命!
黄安拦住两个搬运账本的兄弟,吩咐道:
“将三年内的所有账本都找出来。”
这两人应声,很快就找到了堆在一起的三摞账本。
一共六摞,每一摞几乎都有一人高。
“黄大人,就是这些!”
黄安顺着他们指着的方向看去,眼神一动。
约莫三四百本。
账本的材质,也是丰安城世面上常见的那种纸张。
这数量在预料范围之内。
骆飞瑶看着黄安的动作,眉头一皱。
这不还是笨办法吗?
查三年内的所有账本,哪怕查出问题,又能怎么样?
三年能贪多少银子?
凭这个治罪,不痛不痒呐。
有心想要提醒一句,这些账本,半个月都很难理清楚。
要想从中找出账目上的问题,追责负责账目问题的县丞李水和主簿杨超,怕是一个月都不够。
只不过,脱口而出的话最终还是咽下去了。
她忍住了。
黄安微微眯眼,将目光放在眼前摞起来能有一人多高的账本上,嘴角扯出一抹笑意。
如果凭借自己一一翻看账本,细查下去,自然不可能。
时间,没有那么多。
不过,谁叫他有帮手呢?
这种查账的方法,虽然是最笨的,最耗时间的,但也是最有效的。
因为朝廷,认可的就是这种笨办法得出来的证据,这些证据,能让自己想要对付的那帮世家官员,无话可说。
这是拿下城内世家大族在官场上的代言人最有力的武器!
等这帮当官的被拿下,那毒害乡里的世家大族,就是砧板上的鲶鱼,任他拿捏了。
毕竟,世家大族能统治乡里的,也就是借助朝廷权利的这层外皮了。
至于耗费很长时间?
那是不存在的,有晁穆,有晁穆背后拥有的高科技,查清这三百余本账本中的问题,十二个小时都不需要。
嘴角微微一勾,黄安指着两人吩咐。
“将这些东西,搬起来,跟我走!”
说罢,自己倒先伸手,抱起了一摞账本。
大约一米出头,足足五六十本之多,几乎遮住了黄安大半个身子。
账本很厚,也比较重,足足两百多斤,但黄安抱着,轻若无物。
众人闻的黄安命令,又看黄安做出表率,顿时一愣。
这是干什么?
这账本才搬过来,又要搬去哪里?
但也没人反驳,当即有样学样,抱起剩下的账本来。
包括黄安自己在内,一共安排了十五人之多,方才将三年内的账本全部搬了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