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理工科博士也要考科举(2 / 2)

加入书签

“想成功拜入他门下,光掌握书本学问不行,还必须在发表相关见解时言之有物,且方案切实可行。”

说到这,沈珙中断了一下,回头看向身后的书童。

书童立即从随身包裹中,拿出两本册子,双手递给沈珙。

沈珙拿过册子,放到了桌上,

“三弟,这是我当年殿试前,总结的时事策论。里边包括了屯田、水利、旱涝赈灾各方面的内容。你收下后好好看一看,应该会有帮助。”

沈瑛向大哥手中的册子望去,只见上边写着策论集英四个字,都是用楷体写成,字迹俊秀锋势俱全。

“多谢大哥,我会认真研读的。”

“明天我一定会倾尽全力,拜入船江先生门下,不枉大哥的这一番心思。”

沈瑛感激地从大哥手下接过册子,认真说道。

他清楚,在任何一个时代,具备最高价值的知识,永远都是精英们的不传之秘。沈珙将殿试前准备的策论内容交给自己,属于倾囊相授。

这份真诚,哪怕在一母同胞的兄弟中,都是很难得的。

“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沈珙见沈瑛如此富有决心,感到非常欣慰,

“好了时候不早,我得去当值了。在家里遇上什么事了,你派观砚去弘文馆找我就是。”

沈珙是侯府子侄辈中最有出息者,在家中颇有威望。平常他在时,自然能看护好沈瑛,保证他不被欺负。如今沈珙要离家一段时日,就有些不放心了。

“放心吧大哥,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沈瑛对沈珙说道,接着将他一直送到了侯府大门口。

沈珙临走时心情非常好,因为他发现一母同胞的弟弟今天没有像往日那样情绪低沉,而是充满了蓬勃向上的气息,这令他感到非常宽慰。

沈瑛这边在送别沈珙后,转身回了侯府三房,开始专心复习大哥交给自己的册子。

读了一小会后,沈瑛觉得册子里的内容,真是太重要了。因为册子给他指明了策论的具体方向。

比方说水利、屯田,这些话题一般读书人聊起来,只能是泛泛而谈,空洞无物。而沈瑛从册子里才知道,眼下庙堂最关心的,乃是西北方向的民间屯田,以及黄河中下游泥沙淤积,造成的悬河问题。

并且不同意见方的争论,已经进展到了相当精深奥妙的境界。若光靠临时准备的大路货论点,甚至连参与此类讨论的资格都没有。

册子里,大哥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全都有条有理,契合实际。

沈瑛越是往下读,越是感叹大哥学习之刻苦,思辨之精深。

当然,作为一名穿越过来的理工科博士,沈瑛对于许多问题,也有自己的见解。

比如对于黄河水患,他就知道,光靠当下最为主流的束水攻沙说,还远远不够。毕竟水清沙重,任凭河流再湍急,总有一部分沙子会沉淀下来。久而久之,河床还是会被抬高,最终河水泛滥成灾。

所以问题要从源头治理,必须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要在上游因地制宜,旱地种梭梭树,降水稍多的地方种植乔木,以树固沙,方能从根本上解决。

再像屯田等问题,沈瑛动用穿越前的知识准备,也能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当然光想还不够,得写下来。

观砚早在一旁将墨磨好,沈瑛手指兔毫笔,蘸足墨汁后,开始写策论。

原身作为读书人自然是练过字的,字形尚称工整,不过和科举对字形的要求比起来,还有不小差距。

沈瑛前世去博物馆时,看过历代进士的答卷,那字迹,完全就是人均书法家水平。

所以今后要做的事又多了一项,那就是练字。

沈瑛心想道,马不停蹄地写了三篇策论,直到手腕酸了才停下来稍事休息。

策论内容,都是有关屯田、水利等实际事务。每一篇策论,里边除了引用圣人之言外,其余都是他自己的见解。

如果明天船江先生问到相关内容,沈瑛有信心根据事先准备,给出篇相当完满的答案。

“笃笃……”

就在沈瑛信心满满的时候,外边传来沉重的叩门声。

“是我,快开门。”

同时还伴有一个相当不友善的声音。

是沈瑛的异母兄弟,二哥沈理。

沈瑛继母原是侯府小妾,沈理就是她在当小妾时生的。

沈理权力欲~望极盛,且性格咄咄逼人,本来就跟沈瑛有许多不和。

原剧情中,就是他在讲学那天,故意以清理账目为名,支开沈瑛,从而让沈瑛错过名师。

今天说什么,都不能让沈理得逞。

沈瑛心想道,不动声色地朝书童观砚递去眼色。

(小天使们,作者君的新书《我的心声被始皇爷爷偷听了》开预收啦,还希望各位收藏支持一下哦:

赢子晟胎穿到大秦,成了始皇嫡长孙,备得始皇爷爷宠爱。不过最近,他发现自己的始皇爷爷似乎有些不大对劲,老是爱拿一些超出自己这个年龄的问题,对自己进行提问。

始皇:晟儿,坊间谶言说亡秦者胡也。朕为此发兵北击匈奴,并大获全胜。如此能否保我大秦千秋万世?

赢子晟一脸认真:我大秦原本就能千秋万世,区区匈奴何足挂齿。

内心:皇爷爷,亡秦者胡也的胡不是指匈奴,而是指我的小叔叔胡亥啊……

始皇内心:朕懂了,这就回去让人监视胡亥,若发现有不轨行为立即处置。

半个月后,胡亥图谋不轨被查,卒于流放途中。

赢子晟:小叔的死真跟我没关系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