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出发下乡(2 / 2)

加入书签

等车的人看到她背着这老大的行李,都自动让出地方来。

原本簇拥挤挨的人群,因为大包袱的阻隔,自动空出一小块空间来,让江灿灿一点也不觉得挤,连呼吸都轻松了不少。

看到江灿灿胸前的大红花,好些人还帮着江灿灿提东西,真是个淳朴真诚的时代。

石河公社在北方,离京市很远,要坐一天一夜的火车。

江灿灿手里有钱,就没想吃这份苦,上了车就去找乘务员,询问能不能补个卧铺票。

这时候卧铺票紧张,都要托人买,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乘务员多忙啊,硬座车厢挤的下脚都困难,卧铺更是一铺难求,哪有什么空地方。

她本想直接说没有,可看到江灿灿胸前的大红花,还有那鼓鼓囊囊的大行李,到底忍不住问了一句,

“小姑娘去石河公社下乡?可挺远啊,多大了?”

这小身板,瞧着可不大。

就见面前的小姑娘腼腆地笑了笑,

“16。”

“没上学?下乡的地儿可够远了!”

“还有个哥哥,家里人不放心他出来,就让我来了。”

一句话,看似什么都没说,其实什么都说了。

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乘务员平时南来北往,啥样事没听过?就是再糟烂的事儿都激不起啥波动了。

可眼前的姑娘穿着洗的发白、细看还能看到缝补痕迹的薄棉袄,却站的笔直,一点不见瑟缩。

看着虽然单薄,但身上那股劲儿藏不住。

一双大眼睛特别有神,说起话来也不卑不亢,是个灵动姑娘!

乘务员大姐拒绝的话到了嘴边,打了个转儿,

“卧铺现在没有,要不你就先在我休息室凑合一下,我一人管着两节车厢,这节车厢的休息室是空着的。“

她依然板着脸,步履匆匆,却上手提起了江灿灿那个大行李,在先头领着江灿灿走到两节车厢的交接处,拿钥匙把一个小间儿的门打开。

说是休息室,其实也就是一个卧铺那么大,但好歹算是有了下脚的地方。

江灿灿心生感激,连声道谢。

大姐也没图一个小姑娘的感激,她忙的很,交代两声就走了。

江灿灿把大行李打开,厚褥子铺在铺位上,硬邦邦的铺位立马变得宣软起来。

还多亏了江老太太这些见不得光的“小心思”,没想到还帮了江灿灿大忙了。

火车持续行驶,往北这一路地貌和景色都有了变化。

江灿灿趴在窗边往外望,看到越来越熟悉的作物树木,心情也越来越激动。

都说近乡情怯,她却只觉得急不可耐,恨不得立马到了家乡才好。

到了晚上,江灿灿有些饿了。

安全屋里多的是吃的,但她谨慎,害怕被人撞见,只等推着小车卖饭的人走过,花了钱和粮票买了一荤一素。

荤是葱炒肉丝,素是熬大白菜,没有多好吃,但好在是热乎新鲜的。

她把饭菜扒拉光,抽空悄么么往自己嘴里填个牛肉干、猪肉脯啥的,一顿饭下来,也算是吃的非常满足了。

有了这次出行经历,江灿灿才知道,现代出行有多享福。

在交通还不发达的现在,出门一趟简直就是遭罪。

好在她幸运,遇到了好心人,要不然光去硬座那挤一天,身体上能受得了,心态也得崩了。

乘务员大姐除了中途来过一次,告诉江灿灿晚上锁好门,有什么事去下节车厢找她之后,就再没出现过。

江灿灿知道她忙,也不好去打扰。

火车驶进北方,从清晨车窗上绽开的大片霜花就能看出来。

临到下车前,江灿灿从行李里,翻出了原主最新的一件棉袄,是今年过年时,二姐托人捎过来的。

二姐还惦记着捡姐姐们衣服穿的小妹妹。

想着如今两个姐姐嫁出去了,老三身高早就定型了,不会再有穿不上的小衣服给小妹,她都已经好几年没添新衣服了。

原主头一回穿这么新的衣服,就过年穿了一天,就收起来了。

江灿灿把衣服拿出来换上,她得穿的漂漂亮亮的去见爷爷奶奶,要不他们该心疼了!

乘务员大姐想起自己还收留了这么一个小姑娘时,刚刚过了石河公社那站。

她跑到休息室一看,小姑娘果然不在了,小小的休息室干干净净的,显然被打扫过了。

空荡荡的铺位上,放着两个白白胖胖的发面儿大馒头,用一个大搪瓷刚子乘着,旁边还有两个煮鸡蛋。

搪瓷刚子下面压了一张纸条,用秀气漂亮的字体写着,

“谢谢您!”

落款是江灿灿,下面还有一个地址:石河公社江家堡村儿。

(1)节选自歌曲《知青之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