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双赢(2 / 2)
幽州和高句丽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有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而且,幽州实在是太缺人了,想要发展必须要吸纳足够多的新鲜血液。
在从冀州那边不断吸收人口的同时,再把高句丽人吸纳进来,这对幽州而言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李玉没有理由不这么做,毕竟这可是双赢啊。
两人又针对这个问题,讨论了一下大方向上的战略目标。
之后,诸葛亮开始提出细节问题。
“要是金钱确实可以诱惑足够多的人过来,我们是在幽州城附近开垦荒田,还是换到其他地方?”
李玉想了一下,说道:“农业的发展重心,应该放在辽东城那边,辽东城附近有肥沃的土地,还有发达的自然水系,在那里发展农业事半功倍,比在幽州好多了。”
“可是这样一来,异族在辽东城的影响力会不会太大?”诸葛亮担忧地道:“我们在辽东城那边没什么人,幽州城的百姓也肯定不会愿意迁移过去,而辽东城在近百年,又是高句丽占据的地区,没有我们幽州百姓,怕是早晚要引起地区动荡啊。”
“这个好弄。”李玉想了一想,自信地道:“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先让幽州百姓自愿迁徙过去,他们不是不愿意迁徙吗?那就以利诱之!”
“又是以利诱之?”诸葛亮皱眉,一时间想不出李玉的解决方案,问:“具体应该如何实施?”
李玉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道:“我们不是要花钱雇佣异族农工吗?”
“对!”诸葛亮应了一声,追问道:“然后呢?”
“只要幽州的百姓愿意迁徙到辽东城,那就把我们雇佣的农工,交给他们去处理!”李玉自信满满地直视诸葛亮的眼睛,微笑着道:“我们出钱,迁徙的百姓获益,每个家庭都能领到两个免费的成年劳动力,而且还不用花钱去养,你说有多少人,能够经受住这么大的诱惑?”
听到这个回答,诸葛亮惊了:“这……这手笔,是不是太大了一点?”
幽州政权出钱,却得不到任何的好处,好处全让百姓给占去了。
这种行事作风,诸葛亮还是第一次见。
纵观古今,能有哪个当权者可以损己利人?
在他看来,李玉的行事方式,算是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思路。
“格局,要注意格局!”李玉强调道:“幽州百姓既然能自愿地加入到建设幽州城的行列,那本王又为何不能以丰厚的回报,反哺他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句话理解起来,就那么难吗?”
这不是难不难的问题!
而是古往今来,当皇帝的都是这么说的,就没一个这么做的呀!
诸葛亮大受震惊,他开始对李玉身上发生的变化产生了好奇。
如果是过去的大皇子殿下,肯定不会有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
不知道他去长安城究竟发生了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转变。
竟然愿意用幽州的钱,来回报百姓们的支持?
这也未免太异想天开了吧?
正当诸葛亮处在震惊之中,难以自拔的时候。
李玉的话再次传入他的耳中。
“记住!我们是强者!我们有权力,也有那个能力享受最好的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