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皇宫(2 / 2)
但凡是为幽州做过贡献的,李玉就不会亏待他,自然也就不会心存怨言。
而那些分不到好房子的,甚至于分不到房子的人,他们的意见重要吗?
没有人会关心寄生虫的想法,至少李玉不会。
天道酬勤,本来就是多劳多得,自己什么也没做,还想坐享其成?
怕不是想屁吃!
听到李玉给出来的办法,诸葛亮眼前一亮,用力一锤自己的手心。
“您这个提议妙啊!我怎么就没有想出来呢?”
见此,李玉缓缓摇头:“因为你接受的教育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想的是一碗水端平,但世上本就存在不公,又怎么可能做到平均分配?天道酬勤才是正理,要学会接受劳有所得的概念,以后得换个治世的思路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话看似是在维护公平正义,但实际上是一种傲慢。
当政者直接忽略掉了努力等因素,把勤劳的百姓和懒汉混为一谈,要用相同的方式对待他们。
这对勤奋的人而言,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
之所以出现这种思想,原因就在于当官的不把百姓当人看。
正因为没有人在乎他们是否努力,是否勤奋,所以才能理直气壮地说,我要把一碗水端平。
但实际上,他们端了个寂寞。
压根就没人把百姓当回事好吧。
诸葛亮听出了话音里的提点之意,谦逊地低下了头,道:“在下知道了,幽州要以民为主,要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
“这就对了!”李玉满意地点头,补充道:“要把他们放在心里,要把他们的行动看在眼里,根据实际情况来分配资源,这就是我们幽州的治世原则。就像你说的,要以民为主!”
略过这个话题。
两人快速制定了分配房屋的标准。
这件事,也就妥善计划完了。
至于后续的具体执行工作,会有下面的人按照他们制定的标准去执行。
不需要两人过多的关心。
接下来,李玉又问起了另外一件事。
“平城的建设情况怎么样了,矿场什么时候能正式运转,矿工的数量还够不够?”
煤矿的开采问题事关幽州后续的发展战略,是重中之重。
在李玉的计划中,平城的矿场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除却民生之外,他最关心的就是煤矿的开采情况。
听到询问,诸葛亮略微思索了一下,回答道:“就目前而言,平城已经在萧相国的建设下,搭建出了城镇雏形,已经可以确保居住问题了。”
“高句丽那边运送过来的战俘,也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平城。”
“从现有的趋势来看,预计在半年之内,煤矿的开采可以完全满足幽州境内的御寒需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