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八十五章 苏烨国外义诊(2 / 2)

加入书签

 治疗完毕,苏烨拍这流浪汉的肩膀说了一句,留下了一些在机场兑换的法郎,然后起身离开。

 记者赶紧拍照,然后继续尾随。

 没一会儿。

 苏烨又找到了另外一个状态明显不对的流浪汉,继续治疗。

 如此反复,一个接一个。

 全程记录下来,看到苏烨不仅一分钱都没有收,还把这些流浪汉的病都治好了,还给了流浪汉钱。

 这让记者感到非常的震动。

 “不仅义诊,还给钱?”

 “这就是华夏的医生吗?”

 作为西方人,他有些不理解苏烨的做法,但心中的好奇驱使他一直尾随在苏烨身后,记录苏烨做的事。

 治完眼前的流浪汉。

 苏烨继续前行。

 “这条街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流浪汉?”

 苏烨疑惑。

 他看到前面的路边,有一个流浪汉蹲坐在墙角,整个人抱成一团看起来似乎很不舒服。

 突然。

 “嘶……”

 “呼呼呼……”

 急促的喘息声响起。

 蹲坐在墙角的流浪汉猛然的举起双手抓着脖子,一脸痛苦的长大嘴巴想要呼吸,可是无论他怎么用力,都几乎无法把空气吸进去。

 哮喘!

 苏烨赶紧冲上去。

 “我是医生。”

 抓住病人,苏烨立刻说道:“放松,放松,我会帮你。”

 说着立刻动针,给病人针灸。

 记者也慌了。

 这不会死人吧?

 连忙冲上来仔细的记录眼前发生的一切。

 结果。

 就在他心跳加速,还没赶到的时候,发现病人急促的呼吸声突然就开始减缓,然后慢慢的恢复了正常。

 好了?

 记者赶紧停下,懵了。

 他只看到苏烨用银针在病人身上扎了几下,哮喘发作的病人居然就被治好了?

 怎么会这么快?

 难不成,他刚才治疗的那几个流浪汉也全都治好了?

 拔针之后,苏烨嘱咐了一下,继续前行。

 记者望着苏烨的背影,良久才回过神来。

 他觉得他要为这个华夏医生点个赞!

 赶紧拿出手机,发推。

 “华夏最顶级的医生“苏烨”正在日瓦内的街头为流浪汉免费治疗疾病!难以置信的是就在刚才他只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治就好了一个哮喘发作的病人!”

 一条推特,附带十几张照片一起发出去。

 因为苏烨上午比较火爆的原因,这则推特一发出去,立刻就引来了许多对苏烨好奇的外网网友们的关注。

 虽然热度不高,但是点赞和转发数量也在短时间内超过了5000。

 “免费治疗吗?”

 “东方医生看病都不收钱的吗?都这么善良吗?谁能给我解释一下?”

 “我并不了解东方和华夏,但是我想知道华夏的医生是不是都这是这样的?这种行为也太酷了,比那些收高额诊金的医生好太多了!”

 “真不愧是东方的医生,我有幸去过一次华夏,哪里是一个讲究道德的地方,是儒家的发源地……”

 “什么东方?什么华夏?什么免费?你们不觉得这个华夏医生是在多管闲事吗?瑞国人的收入那么高,他们去做流浪汉就是因为不想活着又没有自杀的勇气,帮他们治病难道不是阻止他们追逐内心的自由吗?”

 “而且华夏中医还是一种根本没有经过验证的医学吗?拿着完全没有验证没有暴涨的医学去给流浪汉治病,我看他不收钱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在拿这些流浪汉做实验!”

 “我也觉得是,华夏中医是什么?根本就没有效果好吗?他不是在救人,而是在害人,就算他治好了一个突发哮喘的病人也肯定是因为碰巧!”

 一时间。

 大家开始争吵起来。

 有的人觉得苏烨做的没错,支持苏烨的做法,但也有一些人不相信华夏中医,觉得苏烨做了不该做的事。

 如此一来。

 两个持不同意见的阵营,开始激烈的着争吵起来。

 争吵得越激烈,热度就越高。

 被吸引过来的人也就越多。

 ……

 米国。

 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

 斯瓦格坐一面墙体大荧幕前,大荧幕上有三个不同的画面。

 仔细看去。

 出现在这三个画面中的赫然就代表古玛雅医学的帕尔卡,道标古印医学的金德,代表古埃医学的萨拉丁。

 “你们做的不错。”

 看着三人,斯瓦格满意的说道:“看到了你们在医学大会上的表现,我反非常欣慰,看来我邀请三位是正确的,既然斗争即将开始,你们有没有信心?”

 “非常有信心。”

 帕尔卡一脸傲然的说道:“无论面对多少中传统医学,我们古玛雅医学都必然是最终的胜利者。”

 “我们古埃医学才是最强的。”

 萨拉丁立刻说道:“到时候我会向全世界展示我们古埃医学真正的威力,让所有人都知道什么才是世界第一的传统医学。”

 “呵呵……”

 金德冷笑一声,说道:“古印医学是四大传统医学中最强的一个,在十天后的传统医学大比拼中,古印医学会成为所有人仰望的存在。”

 斯瓦格笑了。

 这就是他要的。

 就在这时。

 “报告。”

 副官快速的走到斯瓦格身边,低头在斯瓦格耳边说了几句。

 “看样子,你们已经慢了一步。”

 听完副官的汇报,斯瓦格阴沉着脸说道:“现在,代表华夏中医的苏烨已经在日瓦内的街头免费为流浪汉看病了,这件事也已经被报道出去,引起了很多的关注和赞赏。”

 闻言,三人脸色微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