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重生知青的乡下娇妻第91章 劝业街服装店173(2 / 2)
雪梅提议,“另两个门面,我觉得沈兰你倒是可以再开一家杂货铺。你已经有稳定的货源了。”
沈兰考虑一下,觉得很有可行性,“行,不过先得等服装店开起来。我现在资金也不趁手。”
雪梅深有同感。
雪梅和李娥一致先字东边的门面,门面大一点。
李娥问:“那我们一人投多少钱?”
雪梅想了想说:“我跟沈兰的缝纫铺,是一人投了八百元。这个店子,要不我们也一人投八百元?首批货可以出两成定金,从缝纫铺赊购五百件衣服和裤子,大概就是三千元的货。我们投至于其它的钱,主要用来后期装修,和其它地方的进货。沈兰你看你在大福大队那里的铺子能来多少货,不够的部分,我们又从哪里进?”
沈兰表示,她先给楚师傅打个电话,看他能不能帮忙找到货源。
深圳过两年就能有货了,但是现在还不行。
他们的预算是,装修一千二百元,剩下的钱,用来买柜台,买货架、衣架,剩下的钱用来进货。
这么一算,还是很紧张的,李娥表示:“二千四百元,会不会不够?”
雪梅却说,“不够再补吧,我现在能拿出来这么多。”
李娥表示,她手上还有,到时不够的话,可以先由她垫。
三个人商量,就分头行动,沈兰请装修队,并联系货源,装修队用的她之前装杂货铺和缝纫铺的熟人。
李娥选款式,毕竟她摆摊了几天,有经验。
雪梅则是督促缝纫铺的员工们,加紧生产。
雪梅跟沈兰商量分红的事。
缝纫铺的账上有三百余元流动资金,雪梅说留一百多等着买布,然后她们一人分到一百元。
这是缝纫铺开张以来,第一次分红。
沈兰没意见。
虽然她不差钱,但是与雪梅一样人,她明面上能动用的钱不多。
八月的京市,又热又闷,沈兰用泡沫箱子抱了十几支冰棒进缝纫铺,“都辛苦了,过来吃支冰棒吧。”
员工们一人拿了一支。沈兰又叫院子里正在恢复如雨的组装三轮车二人组也过来吃冰棒。
范建中是一叫就来,李谨北却不好意思,“我们又不是缝纫铺的员工,怎么好意思吃你们的冰棒。”
沈兰笑了,“李谨北,吃一支冰棒怎么了,你不是还帮我们劈过那么多柴?”
四合院用的是煤火,但是有时候煤火灭了,就得用柴禾点火。有时候,想吃个火锅,要么直接围着炉子,要么用那种可以摆在桌子上的小铁炉,里面放的是壁成小长条的柴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