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苍生(一)(2 / 2)

加入书签

她伸出手,做了一个托举的手势,神力从她的指尖散逸而出,方才那个掉下悬崖的孩子被一双无形的手托着,送到了悬崖上一个平坦的石块上。

看着那个脸色煞白,仿佛死了一回般倒在石块上大哭的孩子,月楼低声道:“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有他这样的好运。”

封不闻已经被眼前这一幕震撼得说不出话来了:“可是……他们还这么小……”

月楼道:“极仙台对于弟子的年龄有要求,神石不会青睐身体已经开始衰老的人。而且,每逢大灾大变,就会有许多走投无路的孩子寄希望于这条九死一生的通天路能改变他们的人生,九江突发大水,或许他们都是九江人。”

月楼敲了敲马车壁,对外边的叶圆圆道:“你去问他们,愿不愿意回去。如果害怕了,就送他们回九江城去吧。”

叶圆圆得了令,正准备让马车掉头,却见极仙台上下来了几个身穿白衣的弟子,比他们快一步去到了那群少年少女面前。

月楼看了看,见那些人一身白衣,腰间挎着戒鞭,了然:“是诛仙台的人。不用管了,走吧。”

“为什么诛仙台来了就不用管了?”封不语疑惑。之前月楼跟他简单介绍过三仙台,但她并没有详细说更多。

“诛仙台会管他们的。”月楼说,“每年诛仙台的弟子都会在登云梯上找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如果他们害怕了反悔了,就送他们回家。”

封不语看向那群人,果然,白衣的诛仙台弟子对着那些人说了什么,似乎是劝诫的话。但随即,那些人向弟子摇了摇头,那是拒绝的意思。

封不语下意识问:“如果不愿意回家呢?”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月楼说。“每年死在登云梯上的人不知凡几,就如同鲤鱼跃龙门,既然有人越过龙门成了龙,自然就有人撞死在台阶上。没跃出水面那一刹,谁知道自己是前者还是后者呢?”

她最后看了一眼那群孩子,马车飞跃而起,往前方驶去。

遥遥地,身后传来一阵飘渺的歌声,是他们身后爬登云梯的凡人们在高声而歌。月楼听了一会儿,轻声跟着哼唱起来,没一会儿,马车外的叶圆圆和驭车弟子也跟着轻声唱起来。

“立我臣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1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

马车驶向远方,将身后这群“不自量力”的凡人们远远抛开。

悬崖上,诛仙台的弟子正苦苦劝告:“你们这十几人中,没有一个人能上极仙台,只是白白送命而已,为一个虚无缥缈的修仙途,真的值得吗?回去吧,回去好歹还有一条活路……”

她话未说完,为首的一个少女一声不响地将身后背着的巨大行囊放在弟子的面前,她解开行囊,里面竟然不是什么食水,而是……

一具尸体!

准确地说,是一具被泡得发白的水鬼尸体。

少女跪在地上,向目瞪口呆的弟子用力地磕了三个响头,哑声道:“我们上极仙台登云梯,一路走到这里,已失去了八个同伴。”

“恳求仙长明鉴,我们来此,不为成仙,只为申冤。”

十来个孩子将身后的包裹解开,露出十几具如出一辙的水鬼尸体。

那个被月楼救了的孩子也停止哭泣,默默将自己背着的包裹打开,里面放着一个女人的头颅。他还太小,只能将母亲的头颅割下来,背在身上。

诛仙台弟子久久地看着他们,半晌后道:“……你们,跟我来。”

她用神力造出了一节通往极仙台的台阶,十几个少年少女跟在她的身后,回望茫茫无边的云海,忽然有一个孩子低声唱道:

“檐宫无能,仙出其门;如烟在流,如鲠在喉……”

“如烟在流,如鲠在喉……如烟在流,如鲠在喉……”

那歌声越来越大,但词始终是含在嘴里,模糊不清的。

这首歌本是三百年前歌颂神明恩赐神石的童谣,流传甚广,人人都能哼上一句,许多凡人将其延伸为赞美修者恩德的童谣,经常在三仙台附近高唱,认为这样能引来修者的赐福。

但如果此时有人能靠近孩子们的嘴边听一听那词,就会发现虽然他们唱的还是那首广为流传的童谣,但词的意思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从歌颂神明修者的赞歌,变为了嘲讽和苦涩的哀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