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王妃定(2 / 2)

加入书签

“你这小娃娃又想干些什么?”

被叫做张叔的人见她来了,眉开眼笑地停了手中的活儿。

“张叔我想办一个诗会!想向张叔您购置一批灯笼。”

说话的女子正是清河郡主江瑛,“我可是有生意就想到您了啊。这还不好!”

因着这次百花宴,贵女们的聚会也更多了些。

且自那回百花宴被淑妃说了一道,江瑛便一直想着自己办个诗会。在长安城里她算附庸风雅的,她的兄长也是文采斐然,况近日来的那姜表哥还是解元,把他俩都邀来,怎么说这办个诗会也是够格了。

她若是要办诗会,自然就要办的出彩,立刻就着手准备了。从请帖开始就极用心思,再到江府花园的装扮处处留心处处留意,这不想着明日是上巳节,街道会拥挤许多,她便特意今日上店里挑新的灯笼了。

霍秋濯倒是不识得她,看一眼便继续逛着。

见没什么她欢喜的,便招来了店小二问他有没有像天兔灯一般的其他物件。

江瑛也瞧见了她,虽然看她是京城的生面孔,但原本也是没在意的,偏生她问了店小二天兔灯。她这才在意了起来。

“这位娘子,你可是去了点明月?”

江瑛听了她一直在说天兔灯,心中也起了疑,转头朝她搭了话,“才对天兔灯感兴趣的?”

霍秋濯见那位清丽女子向她问话,微微一笑,“我只不过是去围观罢了。想着那灯拿在手中确实精致异常,听说是桥头张做的,特意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其他物件。”

嗯?拿着?其他?

江瑛忽而联系起她兄长说——那灯他送了人。想着他那天的样子,应当是送了女子的。

而面前的女子一袭欧碧色外衫,罩着内里的白色软烟罗的裙裾,青丝半绾,簪与琉璃珠玉,脸若凝脂,眉眼轻灵,虽是素色其间,却也是个貌美佳人。

兄长的眼光倒不算差!

“这位娘子,算是我唐突了。”

江转而换了一副笑脸,“我是京城本地人家,近日正想着办一场诗会,如今一见娘子我便是欢喜了,想着若是能邀你去我办的诗会,也是美事一件。”

江瑛猜这人便是兄长送灯之人。

她的兄长,也曾是骑银鞍白马度春风的少年郎,那时他也是意气风发,潇洒闲逸的,自从几年前那一别,再回来后却似换了一人。

若是她偷偷邀与那女子前来,兄长必定是极为欢喜的。

“可否告知娘子的姓名住处,他日我差人送帖子来。”江瑛有些急切,就怕她这么就走了。

那女子都说到这份儿上了,霍秋濯也就没有拒绝。

若这人是骗子,听到昌国公府的名号也不敢再做些什么,如若不是,那也确实如她所说,乃美事一件。

“我如今住在昌国公府,名讳唤作霍秋濯。”

她淡淡道。

“卫国公府江瑛。”

听了面前女郎报上的名号,她差点一愣,忽的又想起昌国公府姓墨啊。

虽说两府不睦,可这娘子又不姓墨,“过两日便会差人给娘子送拜帖。”

“那就麻烦江娘子了。”霍秋濯而后挑了几样小物件便离开了。

转头她们去买了纸钱之类,路上恰好路过了明德堂。

看着牌匾,她也知这是父亲留下给她的。想着钱清雪已吩咐过,让雪絮和如夕拿着买来的东西,自己带着竹露便进去了。

“进去吧。”她对着竹露说。

“姑娘是来干什么的?”雪絮问。

“来买些药材,单子我写好了,一会儿让竹露抓些药,你们就先在外头吧,这些东西不宜拿进去。”霍秋濯对她们俩说。

等进了里头,领来了一位女医师,霍秋濯说要和医师单独谈,让其他人退了出去,还叫竹露去照着她给的单子抓药。

等人都出去了,就吩咐女医师叫黄掌柜出来。

黄掌柜早听说了上头要来人,就等着去迎了。今个儿听说有人点名要寻他,马不停蹄就出来迎了。

黄掌柜对她尊敬,想必大部分是钱清雪的功劳。

她之前就查了账目,知道这药堂没什么披露,自然是放心的。而后便放心把写好的药单交于他,让他按月差人送去昌国公府,交给一个叫林禾的侍卫便成。

事情也差不多办完了,她们可算是满载而归。回去后她便先拾掇了带回来的药材,配了几副让雪絮送去老祖宗的院子里。

近日忙,两日不曾去,明日又是要与府中姐妹们出游,霍秋濯总想着该贴心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