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2章 大院君的决断第三更求订阅(1 / 2)

加入书签

 有一种爱叫做铭心刻骨。

 这种爱既可以是个人的,同样也可以是国家与国家之间。

 这种爱放在国家上,同样也是如此。

 对于大明朝,朝鲜是爱到铭心刻骨的,即便是大明朝已经亡了两百多年,朝鲜上下依然坚持用着崇祯的年号。

 “我国帝大明!”

 即便是当年被迫降了满清,朝鲜的骨子里还是心向大明的。在明朝灭亡后,朝鲜虽表面上对清朝称臣,但一直在准备北伐,反清复明。当时朝鲜李朝私下称清帝为“胡皇”,除对清朝的公文贺表之外,内部公文仍用崇祯年号。而李朝孝宗则以光复大明天下为己任。

 不过这个“北伐派”从两百年前一直讲到现在,甚至得知太平天国时,也曾动过“北伐中原,恢复大明”的念头,可也就是念头而已。

 同治十……不,在朝鲜应该叫崇祯二百四十五年六月初三,这一天,陈升的护照和几张大明帝国银行发行的纸币,被装在锦盒里从汉城府送到了云岘宫,送到了大院君李?应的面前??十年前,李朝哲宗无嗣而薨。李?应年仅12岁的儿子李命福入宫,五天后即位,并改名李熙。至此,李?应就成了朝鲜的“大院君”受封大院君,号为“兴宣大院君”,可谓一步登天。随后又被垂帘听政的大王大妃赵氏赋予“协赞大政”之权,替年幼的国王打理朝政。三年后赵大妃撤帘归政,李?应虽无“摄政”之名,却在事实上成为朝鲜“摄政”。

 就这样,朝鲜王朝500年来首次出现国王本生父在世并执政的局面,李?应终于可以施展他的才能,实现他的抱负。不过他所启动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不是推进近代化的改革,而是修补旧体制的改革。

 作为摄政的李?应几乎成为朝鲜事实上的统治者,以“大院位分付”下达的命令几乎取代了大王的教旨,只有重大事项或法令才以大妃或国王名义宣布。

 也正因为他是事实上的统治者,所以汉城府的“喜讯”当然要送到他的面前了。

 “大明复国了!”

 惊愕的睁大眼睛,李?应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这确定吗?”

 那怕是因为做了多年的“街头混子”,李?应的心里对大明压根就不像华西学派的人那么推崇,可他骨子里还是维持宗藩体制的,他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就是厉行闭关锁国,号召斥和攘夷,领导朝鲜军民抵抗法国入侵的“丙寅洋扰”和美国入侵的“辛未洋扰”,在全国各地竖立他手书的“斥和碑”,并拒绝接受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送来的国书,只在宗藩关系的框架下同清朝一国往来。

 现在却多出了一个大明,不是多出来的,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死了两百多年大明朝,就这么……原地复活了!

 呃,不是原地,不过李?应压根就不知道。

 “大明帝国护照!”

 瞧着面前的护照,盯着红色护照上的小篆汉字,李?应简直有种被雷到的感觉。

 不是因为护照上的小篆,毕竟小篆本身就是用于严肃、正式的场合,朱大皇帝祭天的祭文等重要文书,就是用小篆书写。

 而是因为,这本护照带来的信息??大明居然复活了!

 “大明……真的复国了?”

 又一次李?应看着领议政洪淳穆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