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海上牧场1 进入青墨星(2 / 2)

加入书签

打个比方,她看那些摸不着头脑的名字,就像让周成村长要去理解电视手机高铁一样,完全没有这种概念。

一个词一个词理解和查询的过程很枯燥,但姜明泉却觉得比手机里的游戏、视频和消磨时间的小说有趣多了。

第二次直播的地点,是红羽共和国第十七颗宜居行星,被命名为青墨星的养殖类行星。

这是一个近乎极致的海洋星。

星球表面只有少得可怜的陆地,绝大多都是汪洋大海。

青墨星虽然气候适合人类居住,但由于陆地面积太少,在最初开发时,定居者的数量远远少于其他宜居星球。

星球上海洋资源极其丰富,因此在青墨星形成了庞大的海洋养殖行业。

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能源和矿产,所以能源和矿产开发,也是青墨星的支柱产业。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青墨星成为红羽共和国最大的海洋养殖星球。

……

“查询星际风井的概念。”姜明泉托着腮帮子,再次询问一个陌生词的含义。

“星际风井,是进行星际空间跳跃移动的关键能量场,也称之为空间跳跃点,是建立星际航站的必备条件……”

“能量范围越大的星际风井,能进行星际交通的范围也就越广……”

“……”

“查询海上巨型养殖场的信息。”

“海上巨型养殖场,全称为海上综合水产养殖平台,又称之为蓝色牧场,是超大型的智能化养殖平台……”

“……”

姜明泉把资料一点一点研究透后,开始根据资料的内容,整理第二次直播世界的笔记。

她对自己有很诚实的认知,她压根就不是那种神机妙算,智珠在握的智囊型人。

第一场直播世界简单,安平村环境封闭,村民见识局限,只要简单的描述,就能获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深信不疑。

但下一个世界,难度就不能同日而语。

就像一个古人来到现代化的城市,好歹也要弄明白基础交通规则,手机汽车这些现代人看来最日常用品的用法吧?

姜明泉在碧空站整整待了三天,才把手头上的资料研究熟悉了。

现实中过去五个小时,姜明泉离开碧空站后,耷拉着眼皮子,只从冰箱里拿出一盒绿豆糕。

把一块绿豆糕塞入口中,慢慢咀嚼,姜明泉双目略显无神,看似望着窗外安静的天空,其实脑海里依旧被大量青墨星的资料占据。

两块绿豆糕吃完,姜明泉缓缓吐了一口气,端起灶台上的马克杯喝了一口水,喃喃自语。

“能有幸去看一看那样的世界,能让这么多人跟我一起去看看,想着就心潮澎湃。”

吃完两块绿豆糕,姜明泉回到卧室,照例先躺在床上睡了一觉。

养精蓄锐,保持着最好状态进入小世界,大概是她以后的惯例了。

这一觉,睡了八个小时,屋外已经是灯火阑珊,姜明泉醒来的时候,头脑特别清明。

三天灌输式吸收知识的疲累一散而去,她哼着喜欢的小调,把冰箱里的土豆,洋葱,胡萝卜分别切块,然后从一号静止空间里,挑选了一只的一斤半重的蓝水蟹。

这只蟹在捕捉时,挣扎弄掉了两个大钳子,被取出一号静止空间后,其余几个小蟹脚奋力摆动,试图逃脱。

“葱姜蒜螃蟹炒香,加咖喱,加土豆,焖一焖,配白米饭,绝了!”

一顿满意的晚餐之后,姜明泉把厨房收拾妥当,关灯往床上一躺。

“进入碧空站。”

姜明泉没有在碧空站过多停留,直接要求进入新的直播世界。

天空蓝的四面墙壁,在瞬息之间,化为涌动的海浪。

“进入时空链接点。”

“完成时空链接点建立,准备进入直播空间,开启直播网络。”

“完成启动,进入‘海上养殖场’时空。”

漫天星辰闪烁,影灯儿的视野在高高的太空,对准一颗碧蓝色的纯净星球。

从这么远的距离看,这就是一颗表面完全被水覆盖星球。

稀少的陆地,也只像芝麻粒一样微小。

镜头飞速靠近的青墨星,大海掀起巨浪,一只巨型的鱼形海兽,腾空跃起。

距离海面越来越近,一片人工建造的建筑,被天空上三个通红恒星的光芒照耀着,反射处金属锐利的光芒。

“直播间的宝宝们大家好,我是明泉,欢迎来到美食直播间。万千世界,让我为你选择最心动的美食。”

“现在,跟我一起进入这一场直播的世界,青墨星的海上牧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